内容简介
緒論
第一章 清末民初「通俗」的流變
第二章 雜誌的外在環境第三章 &譯本的規範:譯者形象
第三章 &譯本的規範:譯者形象
第四章 &譯本的規範:「不忠」與「忠實」原則
第五章 &譯本的規範:「實用」與「時效」原則
第六章 延續「時效」:視覺文本的翻譯
第七章 通俗與「經典化」的互現
結語
目录
推薦序(一)推薦序(二)
緒論
第一節 課題緣起
第二節 理論架構
第三節 研究範圍
第一章 清末民初「通俗」的流變
第一節 「通俗」的定義
第二節 清末到民元:平民教育的初衷
第三節 袁世凱復辟:以「通俗」為名的言論控制
第四節 文學革命之後的「通俗」:從中性到貶義
第五節 上海雜誌界的「通俗」:從啟蒙到暢銷
第六節 解讀「精英」與「通俗」:從對立到互動
第二章 雜誌的外在環境
第一節 雜誌的出版環境
第二節 雜誌的文人圈子
第三章 譯本的規範:譯者形象
第一節 從譯書廣告看譯者
第二節 從譯作刊登格式看譯者
第三節 從譯序和譯後記看譯者
第四節 早期《新青年》的譯者形象及其啟示
第四章 譯本的規範:「不忠」與「忠實」原則
第一節 1910年代:「不忠」為常
第二節 1910年代:抗拒「直譯」
第三節 《新青年》:「忠實」的提出
第四節 1920年代:「忠實」的流行
第五章 譯本的規範:「實用」與「時效」原則
第一節 晚清的緣起
第二節 民初的演變
第三節 譯叢:獵奇的「時效」與「實用」
第四節 西笑:諧趣的「時效」與「實用」
第六章 延續「時效」:視覺文本的翻譯
第一節 雜誌插圖:西方時局視覺化
第二節 影戲小說:電影時代的先聲
第三節 「雜誌翻譯」:規範與定義重構
第七章 通俗與「經典化」的互現
第一節 不拒「經典」,不要「主義」
第二節 重釋林紓:「新」、「舊」的對立
第三節 熱議娜拉:「新」、「舊」的對話
結語
後記
參考書目
中外期刊
中文文獻
英文文獻
作者简介
葉嘉 Michelle Jia Ye
現任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助理教授、香港中文大學「蔣經國基金會」亞太漢學中心副主任,從事英中口筆譯教學,專於清末民初期刊翻譯研究,近年研究獲香港傑出青年學者計畫資助。著作見於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Translation Studies、Journalof Translation Studies等英文學術期刊,以及《翻譯學研究集刊》、《編譯論叢》、《廣譯》等中文學術期刊。另有合譯《當經濟指標統治我們》、《世界上最聰明的地方》、《發現時代》三部社會科學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