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荣膺1988年美国亚洲研究协会列文森奖。
歷史悠久的牛津大學出版社從一九九二年起开始出版中文書籍。這或許預示着:中文這一為十多億人所使用的语言文字,在世界文化和學術的發展中將會日益取得其應有的地位。现在,牛津大學出版社又决定出版[杜會與思想叢書」,俾更有系統地積累有價值的中文學術著述和譯述,我們希望,這對於中國學術文化的發展,將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社會與思想叢書J將首先着重於對中國本土社會與本上思想的经驗研究和理論分析。誠如人們今天已普遍意識到的,晚近十餘年來中國所發生的深刻變革,並非僅僅只是相對於一九四九年以來甚至一九一一年以来而言的變遷,而是意昧着:自秦漢以來既已定型的古老農業中國,已經真正開始了其創造性自我轉化的進程。遠一歷史巨變已經將一系列重大問題提到了中外學者的眼前,例如,鄉土中國的這一轉化將會為華夏民族帶來甚麼樣的新的基層生活其同體?甚麼樣的H常生活結構?甚麼樣的文化表達和交往形式?甚麼樣的政治組織方式和社舀經濟網絡?所有這些都挺史性地構成了[中國现代性]的基本課题,同時恰恰也就提供了[中國傅統性]再獲新生的歷史契機。可以說,當代中國的這一歷史變革已經為中國當代學術文化的突破性發展提供了充分的历史可能與堅定的經驗基礎,因為它一方面使人們已能立足於今日的經驗去思考中國的未來,同時也已為人們提供了全新的視野去再度重新認識中國的歷史、中國的文明、中國的傅統性。有鑒於此,本叢書將不僅強調對當代中國的研究,同時亦重視對中國歷史的研究,以張大[中國現代性]的历史文化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