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魏晉南北朝的後期,中國歷史又形成三國(北齊、北周、陳)鼎立的形勢,學界稱之為後三國時期。位處黃河中下游平原的北齊,原本是後三國之中富強的國家,後來卻先滅於北周。傳統史書多載北齊君主之昏暴*亂,近人乃稱北齊為禽獸王朝,強調北齊之亡乃君主荒淫所致。然而這種道德史觀,難以讓近代的研究者滿意。許多學者看到北齊內部有嚴重的胡漢衝突問題,於是多強調這是北齊滅亡的關鍵因素。然而在「民族融合」最後階段的北齊王朝,何以仍然有這麽嚴重的民族矛盾?這又真的是北齊滅亡的關鍵因素嗎?有沒有更富歷史意義的關鍵因素呢?這是本書要考察的核心問題。本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先由南北朝後期外在形勢的演變,考察北齊由盛而衰的關鍵。下篇再由北齊內部的統治情況逐步探索問題的核心。本書認為,促使當時外在形勢演變的重要事件是,南朝的侯景之亂與塞北草原突厥興起取代柔然稱霸,這些重大的事件使北齊擴疆到長江北岸,國勢達於鼎盛,但也使其宿敵北周侵奪巴蜀漢中之地,並聯合突厥而逐漸強盛起來。促使北齊由盛而衰的關鍵,乃是其內部不斷爆發嚴重的政治衝突,而其衝突的根源則是來自君主權的轉移與鞏固問題,並由此衍生胡漢衝突。最後,本書再從歷史的縱深,探討北齊的君主權問題與胡漢問題,以北齊面臨的歷史困境,說明北齊衰亡的歷史意義。

目录

目錄
凡例
緒論
上篇:北齊政權之創建及其衰亡過程
第一章高歡之族屬問題與北齊政權之基礎
第一節高歡之族屬問題
第二節北齊政權之基礎
第二章外在形勢對北齊北周抗衡的影響
第一節侯景之亂對南北朝形勢的影響
第二節突厥興起對北齊北周的影響
第三章北齊北周對抗的消長過程
第一節北齊優勢時代:五三四——五五四年
第二節北齊北周均勢時代:五五五——五七三年
第三節北周優勢時代:五七四——五七七年
下篇:北齊衰亡原因之探討
第四章北齊基層統治的考察:吏治與變亂
第一節北齊的吏治
第二節北齊的變亂
第五章北齊統治階層內部之衝突及其演變
第一節高歡時代的政治衝突:五三四——五四六年
第二節高澄高洋高殷時代的政治衝突:五四七——五六 O 年
第三節高演高湛時代的政治衝突:五六 O——五六八年
第四節高緯時代的政治衝突:五六九——五七七年
第六章北齊政權的歷史困境
第一節北齊的君權問題
第二節北齊的胡漢衝突問題
結论
徵引書目
圖表:
一、史籍所載高氏先世世系表
二、六鎮變亂簡表
三、東魏與梁交聘表(五三六ー五四0年)
四、北齊築長城簡表
五、北齊北周交戰簡表(五三四﹣五五四年)
六、五四七一五五五年大事年表
七、北齊北周交戰簡表口(五五五ー五七三年)
八、陳與北齊北周之交聘表(五五七一五七七年)
九、北齊北周交聘表(五六八﹣五七五年)
十、南北朝後期形勢圖(一)(五三五一五四入)
十一、南北朝後期形勢圖(二)(五五七一五七三年)
十二、南北朝後期形勢圖(三)(五七四﹣五七六年)
十三、北齊政治大事表
十四、高氏宗室世系表

作者简介

呂春盛,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1960年生於臺灣臺中縣。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畢業、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博士。曾任教於臺南師範學院、臺北大學歷史學系,現為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研究領域為魏晉南北朝政治史、族群史。著有《北齊政治史研究──北齊衰亡原因之考察》、《陳朝的政治結構與族群問題》、《關隴集團的權力結構演變──西魏北周政治史研究》,另已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