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北魏佛教造像史研究》是《北魏□教造像史の研究》的中文译本。日文版原著的内容为“序”、“正编章至结论”、“附篇”(五篇,已发表论文)和“图版篇”等,本书不包括“附篇”。翻译出版时,没有改变日文版原著的结构和记述内容、记述形式等。对一些明显的错字漏字等进行订正。插图和图版减少为原著的约70%,并重新编排序号。参考文献中,除了中国人以外的著者在起首加国名。
目录
序本研究的目标和方法
章 鲜卑拓跋部的发展和建国
前言
节 鲜卑故地“嘎仙洞”遗址
第二节 从大兴安岭到呼伦湖、盛乐小结
第二章 鲜卑风俗和祭祀

第二节 鲜卑的祭祀
第三节 鲜卑铸卜
小结
第三章 五胡十六国时代的佛教造像
节 拓跋部和佛教
第二节 佛教传来故事和来华僧人的活动
第三节 河北——后赵的佛教造像
第四节 陕西——前秦·后秦的佛教造像
第五节 陇西——西秦的佛教造像
第六节 河西——前凉~北凉的佛教造像
第七节 辽宁——后燕·南燕·北燕的佛教造像
第八节 江南——东晋王朝的佛教造像
小结
第四章 北魏平城时代的佛教造像(一)——徙民佛教和废佛
节 平城佛教的形成——徙民佛教和皇帝崇拜
第二节 北魏建国时期的河北造像的引进
第三节 华北统一与凉州造像的传播
第四节 废佛和长安造像
小结
第五章 北魏平城时代的佛教造像(二)——复佛与云冈石窟
节 复佛和平城造像的盛行
第二节 沙门统昙曜
第三节 云冈石窟的营建——初期到中期前段
第四节 北魏的汉化和佛像的中国化——云冈中期后半段的造像
第五节 云冈石窟胡服供养人像的出现
第六节 云冈中期诸窟的新解释
第七节 北方交通路线上平城(云冈)样式的传播
小结
第六章 北魏洛阳时代的佛教造像——龙门石窟和洛阳造像
节 洛阳佛教的繁荣
第二节 龙门石窟古阳洞——贵族僧尼·平民聚集的石窟
第三节 龙门石窟宾阳洞——皇帝敕愿的特别窟
第四节 洛阳永宁寺塑像
第五节 洛阳(龙门)样式的影响
第六节 北魏王朝解体和北魏造像的去向
小结
第七章 北魏时期的地方造像和民间造像——佛教造像的普及
节 佛教普及所导致的大众化与土俗化
第二节 山西南部(晋南)的佛教造像
第三节 河北的佛教造像
第四节 陕西和陇东的佛教造像
第五节 河南北部的佛教造像
第六节 山东的佛教造像
小结
结论北魏佛教造像的特点及其意义
后记
北魏佛教造像史略年表
参考文献
英文提要(Abstract)
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