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秦始皇石刻是中华帝国史上第一个十年间留下来的最为实在的官方文件。本书的研究以译注这七篇石刻文为发端,作者试图将石刻文所使用的表述纳入周代的文学传统之中。这里,关键问题在于需将这种融合解读为一种历史现象:文本的译注谋求石刻文的语境化,对秦代宗教仪式体系的考察则直抵历史本身。文本研究,意在译解这些石刻文的结构和语言,在仪式语言的理论概念化与周、秦文献的具体历史现象之间居间周旋。要问的问题不是“什么是仪式文本”?而是“石刻文如何、为何坚持昔日成熟的文本模式以用于宗教仪式”?目录:图版、地图、表格目次第一章导论第二章翻译与注释第一节峄山石刻第二节泰山石刻第三节琅邪石刻第四节之罘石刻第五节之罘东观石刻第六节碣石门石刻第七节会稽石刻第三章秦始皇礼仪体系中的石刻第一节石刻的观念第二节前帝国时期秦宗庙青铜器、石磬铭文第三节巡狩与祭祀宇宙神灵第四章铭文的结构分析第一节作为文本系列的礼仪文本第二节各个主题结构第三节自我指涉现象第四节冗赘与限制的力量:仪式语言的表现形式第五章铭文的历史性阐释第一节在秦朝历史与汉代历史编撰之间第二节传统思想与礼仪实践的连续性第三节帝国初期的学术与威权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