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为“沟口雄三著作集”之一本。作者在中日两国各自的历史背景之下,试图揭示中日各自阳明学的特性:日本的阳明学产生于中国的阳明学,其后是如何走上自己的独特发展道路;同时,与日本阳明学的独特性相对,中国阳明学具有何种相对独特性。
此外,本书通过讨论敬慕中国明末思想家李卓吾的日本江户幕府末期革命家吉田松阴的事迹,对于东亚阳明学的相似性与相异点进行了揭示。
目录
代译序 追寻形而下之理 孙歌
李卓吾:一个正统的异端 孙军悦译
前言
壹 吉田松阴与李卓吾
1 偶遇
2 真与假
3 狂悖和愚蠢
4 知己难求(一):胜己之友
5 知己难求(二):知己之主
6 死之一字(一):“情人”的“甘死”
7 死之一字(二):一种回心
贰 李卓吾:其人与思想
1 七十六岁的生涯(一):一犬之五十年
2 七十六年的生涯(二):遭受迫害的七十岁
3 “无”与“真空”
4 两种阳明学
5 李卓吾之后
后记
两种阳明学 李晓东译
两种阳明学
关于日本阳明学
中国的阳明学与日本的阳明学
作者简介
沟口雄三,(1932-2010),生于日本名古屋,东京大学文学部毕业,研究生时代师从爱知大学著名支那史家入矢义高,开始李贽文献的阅读和中中思想史研究。先后任东京太学文学部助手、中经琦玉大学讲师。东京大学文学部副教授,教授。在此期间,他成功地打通了东京大学文学部文史哲的学科限制,建立跨学科的对话机制,并在1985年创建了“中国——社会与文化”学会。他在2007年牵头成立集全日本宋明学者为一体的《朱子语类》译注刊行委员会,正式启动《朱子语类》日译的二十年大五程。退休后任教于大东文化大学文学部,为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沟口一生不仅留下具有极大思想冲击力的著述,而且推动了多种国内与国际的大型学术活动。例如与中国学者发起“知识共同体”对话,持续讨论战争的记忆与责任问题等等。主要著作有《中国前近代思想的届折与展开》、《作为方法的中国》、《中国的思想》、《中国的公与私》、《中国的冲击》等曾主编出版了《中国思想文化事典》,《在亚洲思考》(七卷)翻译有中国宋代佛教典籍《碧岩录》和王阳明《传习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