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本书以牛奶消费为切入点,从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和政策等多个维度解读中国饮食结构的巨大变迁。历史上,中国古代虽有牛奶消费记录,但未成为主流,近代欧洲奶牛引入带来变化。牛奶打破了传统饮食平衡,激起层层涟漪——传统医学对牛奶的认知与西方营养科学观念相互交织,影响着人们对牛奶的接受度;不同阶层的牛奶消费模式差异显著,从古代的阶层区分到现代的大众化消费,反映出社会的变迁;改革推动乳业发展,技术进步降低成本,提高了牛奶的可及性。政策在土地利用、乳业扶持、饮食指南制定和市场规范等方面发挥作用,引导着牛奶消费。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促成了中国饮食结构中牛奶消费的增加以及整体饮食结构的巨大变迁。

目录

引 言 文化政策视域下中国牛奶消费现状

第一章 中国古代牛奶、身体概念和社会阶层

第二章 牛奶公司、英式奶茶和瓶装豆奶

第三章 全球资本、本地文化及食品安全

第四章 配方奶喂养——母爱、成功和社会身份的象征

第五章 医药关系网络:塑造疾病 给予希望

结论 世界食物体系、政府角色和个体医学化

注释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麦秀华,香港树仁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博士,研究领域为文化遗产、医疗人类学、饮食人类学、流行文化等。

吕红丽,专职译者,译有《为什么爱会伤人》《伊丽莎白二世及其时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