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第壹篇 理論辯論

第一章 古蹟保存做為一種異質空間的營造

第二章 理論城市歷史:從戴奧斯、考斯多夫到柯司特

第三章 都市象徵之理論摘要

 

第貳篇 歷史保存

第四章 臺灣的古蹟保存:一個批判性回顧

第五章 在網絡社會裡對古蹟保存的新想像

第六章 對臺灣工業遺產保存的觀察與反思

第七章 鐵鍊重新拴窯神:陝西陳爐的整合性保護

第八章 再思考建築遺產的保存(保護)與再利用:南京高球場的個案

第貳篇附錄

 

第參篇 建築與城市歷史

第九章 空間的歷史研究的一點方法論

第十章 遊園驚夢:林本源園林重訪

第十一章 城市山林,造園之道:計成《園冶》導讀

第十二章 重讀達悟家屋:達悟家屋之空間生產

第十三章 殖民的現代性營造:重寫日本殖民時期臺灣建築與城市的歷史

第十四章 都市中心性的重建與臺北101:全球都會節點中流動空間的地標,還是勞倫斯詛咒的空洞摩天樓?

第十五章 競爭現代性:1950-70年代臺灣的現代建築移植

第十六章 現代建築的文化認同:當代宗教建築師之歷史困境

第十七章 現代性的移植與轉化:論現代建築在臺灣的論述形構與漢寶德的建築省思

第十八章 功能,功能,與一點點象徵:1980年代之後臺灣建築師的現代性營造與潘冀建築師事務所

第十九章 再論設計與社會變遷

第二十章 勒.柯比意與現代性:巴黎與臺北的對話

第參篇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