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全書分五部份。第一部份是綜論,嘗試以「重新認識粵語片」為主題,簡略介紹吳回、李鐵、程剛等幾位在粵語片發展史中舉足輕重,卻一直鮮被論述的編導的重要作品,為五十年代粵語片的黃金時代,建構初步的藍圖。第二和第三部份則分別以「寫實」與「改編」為主題,探討五十年代粵語片在文化身份上的獨特性。前者由一九四九年攝製、一九五○年上映的《珠江淚》開始,回顧戰後香港的粵語片影人如何受到南來電影工作者影響而改變拍片方針,同時又靈活地脫離左翼電影運動的政治掣肘,並將「以情寫實」的原則,從戲裏一直貫徹到戲外,為當時物質困乏的社會,傾注深厚的人文價值。後者則通過《寒夜》(1955)、《小婦人》(1957)、《梁祝恨史》(1958)、《金山大少》(1959)等幾個例子,考察五十年代中、後期的粵語片編導,如何在大量向中外文學與電影取經的同時,又積極照顧眼前的觀眾,將舶來的故事全面本地化,說出真正代表自己的新故事。
作者簡介
易以聞,電影研究者,「香港粵語片研究會」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