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第一章_絲路與世界史
◎ 從中央歐亞的視角出發
◎ 何謂絲路?
◎ 絲路史觀論爭
第二章_粟特人的登場
◎ 絲路的主角
◎ 粟特人的社會與商業
◎ 粟特網絡
◎ 前進東方
◎ 河西走廊的粟特人軍團
第三章_唐朝的建立與突厥的興亡
◎ 多民族國家──唐帝國
◎ 太宗擊敗突厥
◎ 唐朝的極盛期
第四章_唐代文化的西域嗜好
◎ 酒店裡的胡姬
◎ 胡旋舞與胡騰舞
◎ 音樂、舞蹈及主角們
第五章_解讀奴隸買賣文書
◎ 粟特文的「女奴隸買賣契約文書」
◎ 「女奴隸買賣契約文書」的背景
◎ 世界史上的奴隸與唐朝的良賤制
◎ 唐代的奴隸市場
◎ 胡姬、胡兒的出身與奴隸貿易
第六章_突厥的復興
◎ 突厥第二帝國的成立
◎ 悲劇的公主
第七章_回鶻的登場與安史之亂
◎ 回鶻帝國與摩尼教
◎ 安史之亂與粟特、回鶻
◎ 回鶻的摩尼教與粟特人
◎ 改變對安史之亂的看法
第八章_粟特網絡的變質
◎ 唐、安史勢力和回鶻中的粟特人
◎ 敦煌出土的伯希和藏語文書一二八三號
◎ 絲路貿易的實態
終章唐帝國的黃昏
◎ 中亞史上的關原之戰
◎ 三國會盟與回鶻的西遷
後記
學術文庫版後記
目录
序章_何謂真正的「自虐史觀」?◎ 本書的目的
被絲路與唐帝國吸引的日本人/現代日本人對歐美的自卑情結/先進的亞洲和落後的歐洲/從「國民史」邁向「全球通史」/歷史學的意義/本書的論述結構與目的
◎ 人種、民族、國民的根據何在?
人種並無優劣之別/民族與國民是近代的產物/土耳其民族的情形/唐代與現代的「回鶻族」/企圖混淆國民與民族/漢族的真相/勝利者的邏輯/何謂真正的愛國者?
◎ 打破西洋中心史觀
近代西歐文明的優越與侷限/理科類歷史學、文科類歷史學、歷史小說/何謂真正的「自虐史觀」/反思日本人的歷史意識
第一章_絲路與世界史
◎ 從中央歐亞的視角出發
何謂「中央歐亞」?/遊牧騎馬民族的故鄉/北中國和中亞/農牧接壤地帶
◎ 何謂絲路?
絲路的定義與變遷/東西南北的網絡/絲路貿易的本質/壁畫遺跡的涵義
◎ 絲路史觀論爭
抹煞「絲路」的行為/回鶻文書的反證/環境史的視點/在世界史的重要性/歐亞大陸史的時代區分/對強調伊斯蘭化的質疑/對世界史時代區分的新建議
第二章_粟特人的登場
◎ 絲路的主角
粟特研究小史/粟特人的故鄉──索格底亞那/粟特文字與粟特語
◎ 粟特人的社會與商業
粟特商人的記錄/從書簡看遠距商業/稱價錢文書與史料殘存的偶然性/商業立國的社會構成
◎ 粟特網絡
漢文史料中的粟特人的分辨法/粟特網絡的推測復原
◎ 前進東方
商人與武人的兩面性/在外交、政治上也很活躍/西魏的正式使節──安諾槃陀/虞弘墓出土的衝擊/作為國際通用語的粟特語
◎ 河西走廊的粟特人軍團
河西第一大都市──涼州/粟特人聚落的領導者──薩寶/關於粟特人與唐建國的新學說
第三章_唐朝的建立與突厥的興亡
◎ 多民族國家──唐帝國
唐朝不是漢族王朝/唐建國的功臣──鮮卑/鄂爾多斯地區的重要性/拓跋國家與突厥第一帝國/突厥的東西分裂/唐草創期的突厥優勢
◎ 太宗擊敗突厥
玄武門之變與太宗即位/唐的優勢與東突厥的歸順/如何處理突厥遺民?/冊封前王族──阿史那思摩
◎ 唐朝的極盛期
天可汗的稱號/從昭陵看北族的影響/漠北漠南的羈縻州與都護府/隋唐的踏足西域/西突厥的一時強盛/唐鼎盛期的西域支配/隋唐是「征服王朝」?
第四章_唐代文化的西域嗜好
◎ 酒店裡的胡姬
石田幹之助的名著《長安之春》/胡俗的大流行/詞語裡的「胡」/胡服的由來/胡姬來自何方?
◎ 胡旋舞與胡騰舞
魅惑的胡旋舞/跳躍的胡騰舞/胡旋舞、胡騰舞的故鄉和新贊助者
◎ 音樂、舞蹈及主角們
西域音樂的盛行/唐代音樂的種類/玄宗時代與白居易的排外主義/樂工、歌妓的供給來源/阿布思和其妻的情況
第五章_解讀奴隸買賣文書
◎ 粟特文的「女奴隸買賣契約文書」
在學界首度登場/女奴隸買賣契約文書的最新日譯版本/玄奘與同時代的高昌國/女奴隸優婆遮的買賣條件
◎ 「女奴隸買賣契約文書」的背景
與漢文契約文書做比較/契約文書裡的文化交流
◎ 世界史上的奴隸與唐朝的良賤制
作為高價商品的「奴隸」/有能力的奴隸勝過不成材的兒子/奴隸的作用與「歷史的真實」/良賤制和禁止人口買賣規定
◎ 唐代的奴隸市場
唐朝的市場制度和人口買賣/奴隸與馬的價格
◎ 胡姬、胡兒的出身與奴隸貿易
新發現的奴隸名單/粟特商人的奴隸貿易
第六章_突厥的復興
◎ 突厥第二帝國的成立
復興前夜的叛亂/遊牧民族最初的「歷史史料」/默啜可汗和武則天的對立/毗伽可汗的登場/突厥第二帝國的粟特人/在北庭致富的男子
◎ 悲劇的公主
一位公主的墓誌銘/夾在突厥與唐朝之間
第七章_回鶻的登場與安史之亂
◎ 回鶻帝國與摩尼教
古代回鶻人和粟特人/摩尼教在世界史的意義/摩尼教和回鶻的邂逅
◎ 安史之亂與粟特、回鶻
安祿山與粟特網絡/爆發安史之亂/唐朝向回鶻請求援軍/回鶻要求聯姻/安史之亂的終結
◎ 回鶻的摩尼教與粟特人
《九姓回鶻可汗碑》/新發現的回鶻文書殘片/為何磨延啜的功績會被忽略?
◎ 改變對安史之亂的看法
中國史的分水嶺/將視點從中國移到歐亞大陸/登場時機過早的「征服王朝」
第八章_粟特網絡的變質
◎ 唐、安史勢力和回鶻中的粟特人
唐帝國內的興胡/牟羽可汗的政策和粟特人
◎ 敦煌出土的伯希和藏語文書一二八三號
連天才伯希和也傷透腦筋/五位Hor人的報告/伯希和藏語文書一二八三號的最新譯本/「五位」是何時、且報告了什麼內容?/發現「張忠志」/成德軍節度使李寶臣/涵蓋絲路東部的網絡/「Hor」就是粟特
◎ 絲路貿易的實態
西域的金銀錢/作為高額貨幣的絹織品/扮演貨幣功能的絹織品/唐朝與回鶻的絹馬交易/奴隸與粟特錢
終章唐帝國的黃昏
◎ 中亞史上的關原之戰
唐、吐番、回鶻的三強鼎立/回鶻對吐番的北庭爭奪戰
◎ 三國會盟與回鶻的西遷
唐、吐番、回鶻的三國會盟/不變的天然國界/西回鶻王國的誕生/粟特人的去向
後記
學術文庫版後記
作者简介
作者簡介
森安孝夫
日本歷史學者,大阪大學名譽教授、神戶市外國語大學客座教授。財團法人東洋文庫兼任研究員。以敦煌・吐魯藩出土文書、蒙古高原碑文、及漢籍史料為中心,研究伊斯蘭化以前的中央歐亞史。著有《東西回鶻與中央歐亞》(名古屋大學出版會,2015);編著有《回鶻文契約文書集成》(大阪大學出版會,1994)、《中亞出土文物論叢》(朋友書店,2004)、《從粟特到回鶻──絲路東部民族與文化的交流》(汲古書院,2011)等書。為日本東方學會學術委員、內陸亞洲史學會常任理事,並曾長期擔任日本蒙古學會理事(1987-2012)。
審訂者簡介
林聖智
中研院史語所副研究員兼圖書館主任,日本京都大學博士。研究專長為中國中古美術與考古、墓葬圖像史。
導讀者簡介
朱振宏
中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專長中國中古史(魏晉─隋唐)、北亞草原民族歷史與文化、中國史學史。
譯者簡介
張雅婷
一九八○年出生,台中人。畢業於名古屋大學國際言語文化研究科博士後期課程,喜愛閱讀及翻譯。翻譯的著作有《從海洋看歷史》、《我的台南》、《銀幕上的新台灣》、《一個人開書店》、《溫暖的記憶,從這裡出發:一青妙的臺灣東海岸》。內容力有限公司特約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