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新加坡的國土面積只有六百多平方公里,略多於香港的一半,人口五百四十多萬,不及台北加新北。然而,它卻是全球首屈一指的航運、貿易、金融、教育中心。全球每年有一半的海上貿易從新加坡旁邊的麻六甲海峽通過,其港口每年經手約五億噸的貨運。作為美國重要的商業與戰略夥伴,新加坡在2012年吸引到的美國直接投資高達1160億美元,是對中國的兩倍,對印度的五至六倍。以城市而論,新加坡的經濟實力排名全球第六,而人均GDP排名第二,僅次於紐約。《金融時報》稱它為「東方的蘇黎世」,《經濟學人》將其整體經商方便性評為全球第一。

同時,儘管商業發達、社會富裕,透過多種高度管制的社會主義政策,新加坡有效避免資本主義社會的許多弊病,其失業人口低於2%,有90%的民眾擁有自己的住家。甚至它的威權主義政府與嚴厲的法治,也成為中國等許多集權國家欽羨的對象。

然而,這一切得來不易。當新加坡於1965年被馬來西亞「掃地出門」、被迫獨立時,沒有人看好它能在險惡的環境中生存。新加坡一無所有。沒有腹地,天然資源與勞動力不足。歷史短淺,種族、語言、信仰複雜,難以凝聚國家認同意識。資源匱乏、經濟停滯、外強進犯、內部族群衝突,隨時都有可能奪走這個新興國家的性命。但是,新加坡做到了。不僅成為赤道地帶最發達的城市,甚至躍升為世界級的小城大國。成功的條件主要有二。其一是海洋。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位於從歐洲通往中國的貿易航路上的中間點,讓它成為船隻的補給、貨物的集結與分銷、水手休憩的首選地點。結合平靜無波的深水港,地理優勢使得它多年榮居全球最大貨櫃裝卸港口。

在《新加坡的非典型崛起》一書中,全球海洋史專家約翰.培瑞教授從十四、十五世紀前開始,追尋曾經來過這裡的移民、海盜、商人與征服者的腳步,穿越大航海時代、英國統治、日本佔領,直到獨立自治,描述這個擁抱多元民族與來自四面八方的貨物、資金與觀念的小島,如何在華人的經商頭腦與英國人的傑出統治下,發揮海洋優勢,締造在「第三世界的沙漠裡,創造第一世界的綠洲」的理想。本書列舉多項新加坡崛起的因素,包括戰略地理位置、歷史巧合、多元文化、彈性又務實的政治決策、為了未來而選擇寬恕過往的罪行,以及廣納人才全力打造吸引國際投資的環境。誠如作者所言,新加坡不是烏托邦,但其故事精彩動人,充滿希望。任何對東南亞、航海、全球商貿與領導力有興趣的讀者,《新加坡的非典型崛起》是你絕對不容錯過的巨作。

目录

推薦序(一):香港觀點:假如新加坡不算奇蹟,世上還有奇蹟可言嗎?──沈旭暉
推薦序(二):新加坡觀點:小是新加坡最大的優勢,但它的心很大──林韋地
推薦序(三):台灣觀點:偉大領袖出現的前後──劉曉鵬
序言 海洋的力量
第一章 在航海時代之前
第二章 海上強權的爭奪
第三章 遠東之后
第四章 如日中天的帝國
第五章 世界大戰:雲霧、大雷和風暴
第六章 走在剃刀刀鋒上
第七章 被掃地出門
第八章 來到現在
第九章 邁向全球樞紐
謝詞
註釋

作者简介

作者簡介

約翰.培瑞(John Curtis Perry)

美國塔夫茨大學佛萊契法律與外交學院(Fletcher School of Law and Diplomacy, Tufts University)海洋史教授、海事研究學程創始系主任、東亞與太平洋研究專家,同時也是全球海事研究中心(Institute for Global Maritime Studies)創始主席。

培瑞的研究範圍涵蓋亞太與美國關係、美國對日本的占領、美國在太平洋的擴張等,著書與論文甚豐,以善於用清晰、簡潔、睿智的語言向一般讀者解說複雜的歷史脈絡而備受好評。1991年曾獲日本政府頒發明治時代設立的「瑞寶勳章」以感謝他對美日關係的貢獻。

著有《鷹翅之下:美國對日本的占領》(Beneath the Eagle's Wings)、《感性的帝國主義者:美國在東亞》(Sentimental Imperialists)、《西進:美國與太平洋的開啟》(Facing Wes)等書。

譯者簡介

林添貴

政大外交系、台大政治系及研究所畢業,歷任企業高階主管及新聞媒體資深編輯人,譯作逾一百本,包括《台灣的中國兩難:台灣認同下的兩岸經貿困境》、《恐懼:川普入主白宮》、《中國擴張:歷史如何形塑中國的強權之路》、《基地帝國的真相:走訪60多個美國海外軍事基地,對其歷史、國際政治和社會問題的再思考》、《美國如何丟掉世界?:後冷戰時代美國外交政策的致命錯誤》、《美國該走的路:歐巴馬如何抗拒華盛頓的政治惡鬥,重新定義美國與世界的關係》、《南海:21世紀的亞洲火藥庫與中國稱霸亞洲的第一步?》、《2049百年馬拉松:中國稱霸全球的祕密戰略》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