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哲学学科自20世纪初依西方哲学范式建成以来,始终面临着方法论的困境,无论是在概念创造、研究路径还是学科体制上,都未能取得创性性突破,从而也就无法化解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多维张力。因此,本书拟从哲学研究的方法论入手,借助当代中外哲学家对于哲学问题的有益思考,试图以“大哲学”概念为思想先导,以哲学教育为实践基础,打破中国哲学学科内外之间的多重壁垒,从融合实践与智慧、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为一体的视角,来检查当代中国哲学之所以面临困境的方法论根源,扩展哲学创新的方法论视野,探索在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背景下实现哲学创新性发展的可能性。
目录
总序
中国哲学创新的动能、路径与方向
导论 哲学与时代
第一章 关于哲学问题的问题
1.1 问题与哲学问题
1.2 哲学问题的生长力
1.3 哲学问题的性质
1.4 哲学问题的传承
1.5 哲学问题的循环与消失
第二章 何谓“中国哲学”
2.1 以西律中:中国哲学是“哲学”吗
2.2 以西释中:中国哲学不是“哲学”吗
2.3 中西会通:中国哲学是何种“哲学”
第三章 中国哲学的学科历程及其结构困境
3.1 中国哲学的学科历程
3.2 中国哲学的学科建制
3.3 中国哲学学科的结构困境
第四章 中国哲学的内在张力
4.1 传统与现代之“续”
4.2 本土与外来之“序”
4.3 内容与形式之“叙”
第五章 中国哲学创新的方法论突围
5.1 方法论:非此即彼
5.2 “大哲学”:方法论的革新
5.3 “大哲学”与中国哲学创新
第六章 中国哲学的可能生长点
6.1 实践与智慧并重
6.2 传统与现代并融
6.3 中国性与世界性并立
第七章 哲学创新与哲学教育
7.1 哲学与哲学教育
7.2 哲学教育的时代反思
7.3 “大哲学”与哲学教育的创新
结语 中国哲学的返本与开新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姚新中,1957年2月生,河南省驻马店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英国威尔士大学哲学博士。“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PPE委员会主任、哲学院院长。2002年入选英国皇家亚洲学会(Fellow of Royal Asiatic Society)。2008年至2013年任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教授,创建中国研究院(King's China Institue)并任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伦理学、比较哲学、儒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