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在冈田英弘看来,历史分别于公元前五世纪与公元前100年,诞生于中华文明与地中海文明。而创造历史这项文化的是两位天才。一位是东方中国,以汉文写下《史记》的司马迁,另一位则是在西方地中海世界,以希腊语写下《历史》的希罗多德。 司马迁的《史记》是皇帝制度的历史,叙述的是王朝更迭、皇帝变迁。在他所确立的历史叙述中,无论现实世界发生了多大变化,记述时都会尽量规避“正统”的变化。希罗多德所“创造”出的地中海型历史,记叙的是强国变弱、小国变强等命运的转换,确立了“欧洲战胜亚洲是历史的宿命”这样的历史观。 就这样,拥有历史的两大文明——中华文明与地中海文明,各自在创造出固有的历史观之后,在各自的地区里以各自的历史架构书写历史,直到公元十三世纪,蒙古帝国的出现打通了东西藩篱。随着蒙古军队四处征战吞没大半欧亚大陆,让中华文明与地中海文明得以连接,两大历史文化首度接触。覆盖整个欧亚大陆的世界史从此变得可能,至此,人类文明方才真正进入世界史的时代。而这,也正是蒙古史的文明意义。作者简介
冈田英弘,“东京文献学派”第四代代表人物,专攻日本古代史、中国史、蒙古史,在蒙古史领域成就尤受瞩目。1931年出生于日本东京,1957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东洋史学系,因参与“满文老档”译注工作,年仅26岁便获得日本学士院会员的殊荣,成为日本学界史上年轻的学士院会员。从1966年到1993年这二十余年间,任教于东京外国语大学,直到退休。主要作品有《康熙帝的信件》《成吉思汗》《世界史的诞生》《蒙古帝国的兴亡》《从蒙古帝国到大清帝国》等。 n 冈田英弘对于世界史的推广,与追求民族主义的新清史学派,同样强调消解传统历史书写中的东西界限,并试图从全球史的视野重新诠释东亚文明。美国新清史领军人物——哈佛大学教授欧立德是他的入室弟子。 n目录
前言第章 -206年的天命—世界史从这里揭开序幕
成吉思汗
蒙古之外的世界
罗斯的公爵们
立陶宛人
东罗马帝国
阿尤布家族
西欧
统治世界的天命
历史是文化
没有历史的文明——印度文明
没有历史的文明——玛雅文明
对抗文明的历史文化
第2章对立的历史——地中海文明的历史文化
历史之父希罗多德
被扭曲的神话
对立的历史观
《》的历史观
《启示录》的历史观
东西的对立
第3章 -皇帝的历史——中国文明的历史文化
司马迁的《史记》
《史记》的构成
五帝
东夷的夏
北狄的殷
西戎的周
西戎的秦
正统的理论
班固的《汉书》——儒教
正史架构的定型
正史架构的裂痕
正史的缺陷
第4章 -创造世界史的草原民族
草原的游牧民族
中央欧亚草原之道
印欧人
匈奴帝国的出现
游牧帝国的理论
匈人的出现
罗马“帝国”的虚构
第二阶段的中国——鲜卑
汉语的变迁
第5章 -游牧帝国的成长——从突厥到契丹
阿瓦尔人的出现
突厥人的出现
斯拉夫人的出现
突厥文字
西藏文字
回鹘人的祖先
中国的突厥人
契丹帝国
基督教传向蒙古高原
党项人
可萨汗国
罗斯人的出现
钦察人
第6章 -蒙古帝国创造世界
《资治通鉴》的中华思想
金帝国
资本主义的萌芽
蒙古人的出现
蒙古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