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目录
目录章英国和澳大利亚的不当得利与衡平原则对比
部分导言
第二部分高等法院中的不当得利与衡平法
第三部分上议院中的不当得利和衡平法
第四部分高等法院和上议院采用的理论方法差异
第五部分法院采用不同方式的原因
第六部分结论
第二章代位求偿、衡平法与不当得利
部分引言
第二部分澳大利亚和英国的分歧
第三部分Bofinger v.Kingsway Group案
第四部分“不当得利”与“显失公平”的作用
第五部分关于不当得利的趋同观点
第三章衡平法赎回权的阻碍:不断变化的衡平法干预
部分引言
第二部分20世纪前有关法律原则的发展
第三部分历史变迁和反阻碍原则
第四部分当代司法对待反阻碍原则的态度
第五部分结语
第四章未来财产权转让与权
部分基本问题:受让人的衡平法保护与保护债权人免受转让损害
第二部分衡平法上转让的实施
第三部分未来转让以及非占有性担保问题
第四部分权收回和“欺诈意图”
第五部分法定方案的重要延伸
第六部分“欺诈意图”与衡平法上的欺诈——犯罪意图问题
第七部分犯罪行为、评估权时的唯意志论与混合动机论
第八部分无力偿债前的新资金和往来账户
第九部分限制对权的管辖权:20世纪30年代
第十部分结语:新的法律,旧的故事?
第五章受信人“自我交易”规则
部分导言:信义义务与无能力
第二部分自我交易规则
第三部分总结
第六章参与违反信托或信义义务的责任承担
部分引言
第二部分学理差异
第三部分对先例的不同处理方法
第四部分提炼抗辩原则
第五部分对衡平法先例的深度思考
第六部分总结
第七章衡平补偿
部分引言
第二部分滥用信托财产
第三部分非托管信义义务
第四部分结论
第八章信托与明知:澳大利亚的经验
部分引言
第二部分积极规则
第三部分澳大利亚判例
第四部分结语
第九章家庭资产纠纷中衡平法适用的限制
部分绪论
第二部分理论限制(1)——矫正正义视角
第三部分理论限制(2)——有限集合的观点
第四部分结论:理论限制的
第十章推定信托:对救济理论的理解
部分绪论
第二部分制度性推定信托与救济性推定信托
第三部分法院财产令的替代——对人救济
第四部分动机和政策
第五部分确认“双方”和“三方”对物财产返还
第六部分结论
第十一章新西兰与新南威尔士衡平法之思考
部分绪论
第二部分“其他法律”的影响
第三部分惩罚性赔偿
第四部分违反信义义务损失的原因
第五部分禁反言
第六部分总结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