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圭亚那位于南美洲北部。从1853年起便有2801名契约华工到达英属圭亚那,起先华工主要在种植园种植甘蔗和稻壳,后因环境恶劣,不少华工回国,部分人移居别国或转而从事烧炭、掘金、砍柴等。据中国官方统计,到1998年圭亚那华侨华人约为6500人。他们主要分布在首都乔治敦及沿海城乡。华人在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奋斗后,也成为圭亚那自称的“六民族国家”中的其中一个民族。《甘蔗收割者:圭亚那契约华工史/广东华侨史文库》主要描述华侨华人在圭亚那的移民历程,及华侨华人为圭亚那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圭亚那政府赞扬“中国移民为发展圭亚那水稻、甘蔗、淘金、木材、矿业等做出重要贡献,为圭亚那写下自力更生从事发展的历史”。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劳工纷争

废除奴隶制

新移民

先生,活干完了

保证盈利

来自东方的东方人

来自西方的东方人

第二章 中国与蛮夷

从1834年说起

鸦片贸易

律劳卑事件

禁烟

钦差大臣林则徐走马上任

一触即发

远征白河

《穿鼻草约》

《南京条约》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

开放广州

《中英天津条约》

大沽口之战

《中英北京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

第三章 华工出洋

来来往往

苦力出洋

招工方法

即将出海

大海茫茫

死亡与灾难

古巴和秘鲁

规范苦力贸易

出洋条约

澳门的苦力贸易

第四章 驶向德梅拉拉

烈日下的愿景

第一批华工

怀特第三次出马

第二波华工潮

寻找中国女性

第一批女士

纷纷出洋

1861~1862年间招工季

欣克斯担任总督

1864一1866年间再次招工

条约章程

“科罗娜号”终于抵达

自由移民工

最后一船华工

作者简介

特里夫·苏阿冠( Trev Sue-A-Quan)1943年1 1月生于圭亚那乔治敦市,广东客家人。他的曾祖父是一名契约华工,携妻带子在广州登上“科罗娜号”劳工船。在经历了78天海上航行之后,他们于1874年2月到达乔治敦,全家人被分配到德梅拉拉河畔的拉格兰奇甘蔗种植园。 这些华人农业工的第二代子女纷纷开起店铺,当上老板,其中就包括作者的祖父苏三群( Soo Sam-kuan)。在文化融合过程中,他的名字转化成亨利·苏阿冠( Henry Sue-A-Quan),从此产生了这个独特的姓氏。 特里夫·苏阿冠( Trev Sue-A-Quan)这一代人的特点则是通过接受高等教育,从店铺老板转变为专业人士。他的哥哥和姐姐都毕业于苏格兰的爱丁堡,分别成为主治外科医生和数学家/计算机专家。特里夫·苏阿冠进入乔治敦的女王学院学习,后来到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获化学工程学的理学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69年,他移民加拿大,接着到芝加哥一家大型石油公司供职,在那里从事石油开发和化石燃料利用方面的研究。八年后,特里夫·苏阿冠重返东方——到中国的北京,在煤炭科学研究中心( Coal ScienceResearch Center)做一名高级研究工程师。他在那里生活了五年,并于1984年与妻子和儿子一同回到加拿大,在温哥华定居。 特里夫·苏阿冠对自己家族历史的兴趣源于他对曾祖父当年为什么会远走他乡感到好奇。他得到一份家族先辈的契约合同抄本,于是在随后的二十年里,他充分发挥自己擅长的分析研究技能,全面梳理和叙述了华人最初在圭亚那的生活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