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序言

第一章 黃金在近代中國財經體系聯繫的提升

第二章 抗日戰爭時期黃金政策的運用與收效

第三章 抗戰勝利至經濟緊急措施方案黃金政策及影響

第四章 黃金風潮後至國府遷臺前黃金政策及影響

第五章 黃金遷運臺、廈的經緯、阻力與數量

第六章 一九四九年前後國府軍政經費的金銀支出

第七章 國府遷臺初期財政經濟方面的黃金運用

結論

目录

劉常山教授推薦序
序言

第一章 黃金在近代中國財經體系聯繫的提升
第二章 第一節 黃金開始進入中國貨幣體系
第二節 金貴銀賤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第三節 1930年代前期國府經濟改革中的黃金因素
附錄

第二章 抗日戰爭時期黃金政策的運用與收效
第一節 抗戰前期黃金政策與美元貸款購金政策的確立
第二節 如何運用黃金的討論及定案
第三節 美國方面對華運金的討論
第四節 黃金政策大力推展時期及收效
第五節 黃金舞弊案至抗戰勝利的黃金政策
附錄

第三章 抗戰勝利至經濟緊急措施方案黃金政策及影響
第一節 戰後接收造成的不良影響
第二節 中儲券與法幣兌換率失當引發通膨
第三節 以黃金政策調節經濟金融
第四節 黃金風潮案
第五節 蔣介石與宋子文因黃金政策導致關係生變─
以蔣介石日記為中心
附錄

第四章 黃金風潮後至國府遷臺前黃金政策及影響
第一節 黃金風潮後至金圓券幣改前經濟情勢與黃金市場
第二節 幣制改革的起念到金圓券收兌金銀
第三節 上海經濟管制與延長收兌期限
第四節 維持金圓券幣值及修正辦法
第五節 拋售黃金及黃金短期公債政策的施行
第六節 銀元券時期的黃金運用
附錄

第五章 黃金遷運臺、廈的經緯、阻力與數量
第一節 黃金遷運的起念與過程
第二節 劉攻芸在事件中的角色
第三節 黃金集中、遷運過程的反對力量
第四節 遷運黃金總額
第五節 中國共產黨建政初期的黃金儲備

第六章 一九四九年前後國府軍政經費的金銀支出
第一節 在華中方面的運用
第二節 1949年金銀購糧與武漢、福州的運用
第三節 廣州與重慶政府的運用
第四節 其他方面的金銀支出
第五節 臺灣軍政經費支出情形
第六節 裁減部隊與軍政機關
第七節 軍政經費的支出數額

第七章 國府遷臺初期財政經濟方面的黃金運用
第一節 臺灣光復至國府遷臺初期經濟情勢
第二節 幣制改革
第三節 黃金儲蓄存款
第四節 配合黃金儲蓄的經濟政策─愛國公債與優利儲蓄存款
第五節 經濟環境漸穩,黃金功成身退
第六節 戰時、戰後與遷臺初期黃金政策的差異
第七節 經濟穩定的其他因素及對社會的影響
附錄

結論
後記
大事紀(1927年至1952年)
參考文獻

作者简介

馮健倫,臺灣宜蘭人。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研究所碩士,現為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班研究生。主修中國近現代史,特別關注財政、經濟方面議題,在兩岸學術期刊、雜誌發表相關論文數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