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该书用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和方法分析一些曾引起广泛讨论的汉语句法论题,论题包括语类、论元结构、短语动词、被动句、“把”字结构、话题结构和关系结构、疑问句、名词性短语以及照应语等。每一论题的讨论都总结了关键性的研究成果,提供了详细的分析与论证过程,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新起点。不仅为语言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丰富的形式句法学信息,也为语法学学者带来更深入的思考与新的研究思路,使他们对构建人类语言能力及其可能变异的优选理论产生更大的兴趣。目录缩略表引言第一章语类1.1词汇语类1.1.1动词和名词——基本区分1.1.2方位词1.1.3形容词1.1.4前置介词1.2功能语类1.2.1[Fn],n≥01.2.2[F]特征以及修饰引导语“的”第二章论元结构2.1论元与论旨角色2.1.1论旨角色的基本属性2.1.2汉语表结果的复合词:个案研究2.1.3复合词与短语2.2关于论旨角色的本质2.2.1句法产生的论旨角色2.2.2动词之中何所有?2.2.3削词汇之足适功能之履2.3初步拟定一个供选择的论旨角色理论2.3.1词项如何贡献于论元结构2.3.2我们的理论2.3.3所解释的事实2.4且当作结论第三章动词短语3.1附接语与补足语3.2动词后成分3.2.1双宾语与VP的结构3.2.2动词-得3.2.3频率/持续短语(FP/DrP)3.3动词前成分3.3.1体短语3.3.2情态词3.4总结第四章被动句4.1汉语的长被动句4.1.1传统上两种对立的观点4.1.2本书的分析:非论元移位与述谓4.1.3空算子分析的进一步证据4.2汉语的短被动句4.2.1反对施事删除的分析4.2.2对短被动句的分析4.3间接被动句的分析4.3.1直接与间接被动句4.3.2包括式间接被动句4.3.3不如意被动句4.4总结第五章“把”字结构5.1“把”字结构和“被”字结构5.2何谓“把”?5.2.1“把”的语类地位5.2.2对“把”的分析5.3“把”不是论旨角色指派者5.3.1“把”和主语5.3.2“把”和“把”后NP5.4结构5.4.1初步的分析5.4.2修正5.5“受影响的”5.6其他分析方法5.7总结第六章话题结构和关系结构6.1话题结构6.1.1移位还是不移位?6.1.2孤岛条件6.2关系结构6.2.1分布和释义6.2.2移位6.2.3基础生成6.2.4关系算子6.2.5NP附接6.3无空位结构第七章疑问句7.1是非问句7.2选择问句7.3A-不-A问句7.3.1三种类型的A-不-A问句7.3.2A-不-A问句:模组分析法7.3.3解释差异7.3.4VP-neg问句7.3.5总结7.4wh-问句7.4.1对于wh-在位的移位分析法7.4.2逻辑式移位:一些问题及供选择的分析方法7.4.3逻辑式邻接性与并移7.4.4非移位和无择约束7.5结语第八章名词性短语8.1问题8.2投射DP-指称与数量短语8.2.1数目短语用作无定表达和数量表达8.2.2数量与无定性8.2.3数目短语与限定词短语8.2.4跟无定的wh-成分比较8.2.5跟“有”字短语比较8.2.6禁止无定的主语/话题8.2.7小结8.3DP内部的排序与成分组构8.3.1指示词8.3.2代名词8.3.3专有名词8.3.4普通名词8.3.5并非同位成分或副词成分8.3.6小结8.4扩展与修正:复数8.4.1有关“-们”的一些疑惑8.4.2复数特征作为数目短语的中心语8.4.3专有名词+代名词+指示词8.5总结及经验上的复杂性8.5.1主语位置上非数量的无定名词8.5.2非根句、类指的名词短语第九章照应语9.1汉语中的约束理论9.1.1反身代词与原则A9.1.2代名词和原则B9.1.3原则C和D9.2光杆反身代词“自己”9.2.1长距离“自己”的两种解决方案9.2.2语内传递性与照应性9.2.3语内传递性:句法与语义9.3受约束照应语与驴子照应语9.3.1同指的或作为受约束变项的代名词9.3.2变项约束:辖域、可及性与异指性9.3.3无定成分和驴子照应语9.4总结与结语参考文献索引再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