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章 家世渊源 我一生中的大部分光阴都是在中国度过的。我韵灵魂与这个伟大的国家及其人民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出生在中国,常年居住在中国,并和无数中国人成为朋友。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式美国男孩,并在成年之后以传教士、中国文化研习者的双重身份重返中国。在那之后,我更是相继扮演了多个角色:传道者、神学教授、大学校务长。1946年,环境所迫,我莫名其妙地被“遣送”到了位于南京的美国使馆,担任驻华大使一职——那是我在中国所扮演的最后一个角色。直至1949年,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个伤心之地。 我曾经亲历了近代中国繁复的政权更迭——古老而腐朽的清王朝,理想主义者孙中山创立的早期民国,孙中山退出后的那个无力应付军阀割据和政治腐败的民国,开启了国家统一和现代化进程的国民党政府,狂妄却短命的日本政权,抗日胜利后苦难不堪的内战,以及的进展——全面控制了中国大陆的共产党政权。在亲历中国现代历史的进程里,我深切地体会到了这个古老并崭新的文明嬗变的痛楚——中国竭力使自己适应20世纪的世界,并注定在未来的某一天屹立于世界的物质与道德强国之林。 ……
作者简介
司徒雷登(1876-1962),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外交官,教育家。1876年6月生于杭州,父母均为美国在华传教士。1904年开始在中国传教,曾参加建立杭州育英书院(即后来的之江大学)。1908年,应南京金陵神学院聘请,司徒雷登携妻儿离杭赴任。1919年起任燕京大学校长、校务长。1
目录
评介
章 家世渊源
 1 林肯总统的表亲
 2 我的父亲母亲
 3 父亲办教育受到教会指责,母亲却成功了
 4 童年印象:美食与社戏
 5 我们兄弟四人成了父母的陈列品叶
 6 学校把我变成了一个正常的美国男孩
第二章 求知岁月
 1 两难之地
 2 任教潘陶普斯学院
 3 艰难的抉择
 4 我成了“跃进运动”的一份子
 5 我做好了去中国传教的准备
第三章 重返华夏
 1 语言障碍与最初的传教
 2 金陵神学院
 3 基督教青年会对我的影响
 4 来自教会内部的矛盾
第四章 圆梦燕大
 1 吵出来的燕京大学
 2 燕京大学一贫如洗
 3 选址
 4 “乞讨”之旅
 5 黄国安的加入
 6 哈佛燕京学社
 7 学校教育的成果
 8 燕大要成为“世界大学”
 9 以真理得自由而服务
 10 同事间的友谊最可贵
 11 崇师的中国人
第五章 人在燕京
 1 历久弥新的中国文化
 2 中国人的艺术品位
 3 我的家庭
 4 我与两位总统的缘份
 5 人只要熬上六十个年头就可以尽情享受盛宴
第六章 中国显贵
 1 归国学生
 2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
 3 爱国的学生们
 4 颜惠庆与陈树藩
 5 中国的军阀
 6 张作霖父子
 ……
第七章 孤岛抗日
第八章 囹圄重生
第九章 执掌使馆
第十章 希冀破灭
第十一章 荆棘满路
第十二章 竹幕彼端
第十三章 梦萦华府
第十四章 归隐随想
第十五章 何去何从
附录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