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哈佛中国史研究大家「数十年研究的圆满总结」 走进历史深处,揭示自帝制晚期延续至今的根本性问题 余英时、许倬云、王赓武、金耀基|共同推荐 孔飞力关于中国现代国家起源的精彩系列论文,继承了他老师史华慈的知识关怀,探讨并揭示了旧帝国之下的社会和现代民族国家形成之间的深层联系。 —— 曼素恩( Susan Mann,美国亚洲学会前主席、加州大学荣退教授) 对专家和普通读者来说,孔飞力的这本书都极为重要,其中不仅提出了促使人们思考的新史论,对人们所熟悉的19世纪以来的中国历史叙述也作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再构建。 —— 罗威廉(William T. Rowe,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 这本书的篇幅不大,但却精深博广、充满睿智。孔飞力是驾驭史料和史论的大师,书中每一页都透露出了他宏大的专业知识和学术智慧。 ——《亚洲研究杂志》书评 本书的旨趣在于彰显中国现代国家如何在「内部的历史演变」与外在力量冲击之中出现。作者讨论的「根本性问题」所形成之「建制议程」,将帝制晚期与现代中国历史连结在一起。本书展现中国现代性中普世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特点,对整体掌握现代中国之面貌有重要启示。 —— 黄克武(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 这是一位有著深刻「中国关切」的著名历史学家写的一本渗透著人文关怀、深邃思考和批判理念的伟大历史著作。 —— 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作者简介

孔飞力(Philip Alden Kuhn, 1933- ),是美国及西方中国史研究中人们公认的一位大家,现任美国哈佛大学历史系和东亚语言文化系讲座教授。他于1964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当费正清教授1977年从哈佛大学荣退后,孔飞力由芝加哥大学转回母校接替费正清留下的空缺,一直任教至今。他曾担任过芝加哥大学远东语言文化系主任,哈佛大学东亚研究委员会主席;获得过包括古根汉姆学术研究奖在内的多种学术荣誉,并是美国艺术人文科学院院士。 孔飞力精于概念分析、重视运用中国原始档案,具有良好的中国语言基本功。孔飞力等第二代中国学家注意从新的理论视角解释过去被简单地理解为“西方冲击”下发生的重大事件。80年代以后的中国改革开放,中美学术交流的正常化,使其获得直接接触中国史料档案的机会。这些都为孔飞力的中国学研究提供了历史机遇。 孔飞力著作不是很多,每一本书之间出版的间隔都很长,但每一本著作问世都引起轰动,是名副其实的“十年磨一剑”。他的学术著作主要有:《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海外中国人》。他还参加过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国晚清史》和《剑桥中华民国史》若干章节的编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