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近代中国のシャーマニズムと道教』(勉誠出版、1999年)の修訂・中国語訳版。現代香港で一般に「道壇」と呼ばれる民衆道教集団の実態と展開史を通して、香港・広東地域のシャーマニズムと道教の諸相を動態的に捉えた歴史民俗学的研究であり、長期の現地調査と豊富な文献資料から「道壇」の活動と展開過程を丹念に跡付けている。在香港市區林立的唐樓中,分布著一批俗稱「道堂」或「道壇」的宗教組織,從事「扶乩」這一中國古老的降神術以及誦經活動。這類屬於道教系統的宗教團體,由於並沒有十分明顯的外部特徵,歷來不太為人所知。本書作者前往道堂實地參與觀察、訪談調查,結合道堂發行的刊物以及在香港、廣東、日本所收集的地方志、文史資料、筆記、善書等文獻資料,從信仰、功能、歷史背景與展開過程四個層面描述道堂的全貌。本書通過具有歷史視域的民族志的敍述方式,揭示出香港道堂和近現代香港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區宗教、社會、歷史等各種因素間的錯綜關係。目錄:圖表一覽中文版序前言序章中國民俗宗教研究的課題第一節中國宗教研究新動態第二節道堂研究的視角第三節關於道堂的先行研究及本研究的課題第一章扶乩的性質第一節扶乩及其歷史第二節香港的巫術與扶乩第三節乩手的成巫過程結語第二章扶鸞結社中的神與人第一節道堂中的扶乩第二節通過乩示展開的神與人之間的交流第三節扶鸞結社的決策結語第三章道堂在都市社會香港的社會功能第一節作為都市宗教中心的道堂第二節道堂的喪葬事業結語第四章道堂運動的背景――清末廣東道教與呂洞賓信仰第一節清末廣東道教界第二節呂洞賓信仰諸形態結語第五章清末珠江三角洲地區道堂運動的展開第一節初期道堂運動第二節光緒年間的道堂運動結語第六章民國時期廣州呂祖道堂――信善堂的人們及其宗教世界第一節民國時期的道堂運動第二節信善堂的成立第三節《為善最樂》的宗教世界結語第七章戰後的道堂運動與香港道教界第一節從廣州至寶台到青松觀――戰後道堂雛形的形成第二節信善系統的展開過程第三節香港道教聯合會的形成第四節面向1997年香港回歸第五節跨越1997年結語終章道教與扶乩信仰第一節香港的道堂與扶乩信仰第二節近代廣東道教界形成的關鍵――全真教與呂祖扶乩信仰附論廣東省的道觀復興事業――跨國主義、歷史、共同體附加資料A以信善紫闕玄觀信眾為對象的問卷調查統計表附加資料B《為善最樂》原文例日文版(1999)後記參考文獻關鍵詞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