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前言
译者序 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对20 世纪初W. E. 盖洛系统考察中国人文地理的评 沈弘 郝田虎 W. E. 盖洛(William Edgar Geil)是20 世纪初在西方颇负盛名的美国旅行家和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1865 年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多伊尔斯城,1890 年从拉斐特学院毕业之后,曾当过几年宣讲《福音书》的传道士,但在他心中一直蕴藏着一个周游世界的梦想。于是在1896 年,他请了长假,从纽约登船前往耶路撒冷朝圣,从此开始了他的全球旅行生涯。在此后的30 年中,他的足迹几乎踏遍了非洲、太平洋群岛、澳大利亚、欧洲和亚洲。正如士兵战死于疆场、学者辞世于书房,这位不知疲倦的旅行家终也是在一次重返圣城的旅程后病逝于威尼斯城。在其生命的后20 多年中,盖洛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1903 年,他途经日本首次来到中国,从上海坐船溯流而上,沿途考察了长江流域(包括云南、贵州地区)的人文地理,写下了《扬子江上的美国人》(1904 年)一书,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拾。从那以后,中国成了他魂牵梦绕的研究对象,他又数次前来中国考察,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三山五岳,陆续出版了《中国长城》(1909 年)、《中国的十八个省府》(1911 年)和《中国五岳》(1926 年)等一系列重量级的著作。 在历史的长河中,写过中国的西方作家数以千计,我们为什么偏要挑中盖洛来作为研究对象呢?这首先是因为他作为人文地理学家的独特价值。盖洛在其一生中,曾享有许多头衔和美誉。首先他是一位著作等身的多产作家,出版过13 部著作,还写了大量的日记、演讲稿、报刊文章和信札;早在1905 年,他就被誉为“在世伟大的旅行家”,见识过了五大洲、四大洋;他同时也被称作“伟大的演说家”,在世界各地做过几千场演说,听众达数百万之多;在关于他的传记中,作者总是称他为大字书写的“探险家”(the Explorer);丁韪良在为《中国的十八个省府》所撰写的序言中也将这位探访过非洲原始森林和太平洋群岛原始部落的探险家跟利文斯通和斯坦利相提并论。然而,盖洛有关中国的上述四部书中吸引我们的并不是那些华丽雄辩的语句辞藻,或是吊人胃口的历险故事情节,而是作者用照片、文字、图片、地图、谚语等一系列手段详细记录下来的20 世纪初中国精髓和真实的人文地理、历史和现状。 |
作为一个受过现代教育训练的专业人士,盖洛所选择考察中国的角度是独特和具有先进水平的。他是早期系统考察长江流域人文地理的少数西方人之一,也是个全程考察长城、十八个行省首府和五大名山的人文地理学家。迄今为止,我们没有发现国内外曾经有过如此全面系统地考察中国传统和现代人文地理的第二人。他在考察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各地的方志和当时已有的科学手段及摄影技术,仅上述四部书就精选了400 多幅照片作为插图,其中包括了长城所有的烽火台和1909 年中国十八个省府的历史照片。光是这些老照片本身,便是如今研究中国人文地理的无价之宝。
内容简介
《对于古老的中国文化,西方人总认为伟大而神秘。这神秘,既让他们着迷,又让他们困惑。而中国的五岳具有中国古老的本土文化的特质。盖洛通过《中国五岳》试图剥去五岳表面上的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外衣,探寻五岳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盖洛认为这神圣气息是中国文化的源泉和本质,是中国文化的神秘性所在。《中国五岳》不仅全面介绍了清末民初五岳的自然人文景观,还详实记录了围绕五岳的各色人等的生存状态。作者对中西文化作出了比较客观的对比,还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国民性格有独到的见解。尤为难得的是,《中国五岳》大量引用了中国古代的典籍、地方志、游记等资料,加之作者当时拍摄的大量珍贵的纪实性照片,不仅是一次五岳历史文化探寻之旅,而且为现在乃至后世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作者简介
威廉·埃德加 ·盖洛 (William Edgar Geil 1865 – 1925) 20世纪初的旅行家,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探险家,演说家。 迄今为止,一位系统考察过中国长江流域、长城全程、中国十八个行省首府和五大名山的西方人。其著作已被世界各大图书馆收藏。
沈弘: 浙江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遍访哈佛、芝加哥、伦敦等地图书馆,搜集了大量国内外难得一见的珍贵图文资料,整理、编译有关中国的报道和记录。目前承担*重点攻关项目"外国收藏16-20世纪来华传教士档案整理与研究"、浙江历史文化专题研究项目"外国人眼中的浙江与浙江人"。 出版作品有《晚清映像》《中国长城》《老照片中的大清王府》等,近年精心编译"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系列,已经出版了《记录的晚清1842-1873》《记录的民国1926-1949》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