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同属亚洲的中印两国拥有丰富、具影响力的灵性和哲学传统,井在两千多年中有过交往。然而,针对这两个文明及其相互关系的比较研究却足凤毛麟角。本书中所收录的文章在形而上学、伦理学、医学、灵性、语言以及文化等领域中对这两个传统之间的异同进行了探讨,为两者架起了一座填补空白的桥梁。感谢伊萨玛·泰奥多、姚治华与我们分享对这两个影响巨大的文化中复杂的灵性传统的深刻及多维度的理解。 ——美国赛特多大学凯斯·克奈普教授(Professor Keith Knapp,The Citadel) 本书精心编辑,大胆选题,广泛涉及印中两国传统中的各种题材。它代表了印中传统之间比较研究领域的形成,在21世纪全球哲学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本书虽具学术性,但并不难懂,呈现了印中传统之间的启发性比较。 ——英国兰卡斯特大学查克拉瓦尔提·兰一帕萨德教授(Professor Chakravarthi Ram Prasad,Lacaster University)目录
致谢中文版序言
导言
部分 形而上学与救度学
水和宇宙生成论:对《黎俱韦陀》第十卷29颂及《太一生水》的思考
奥义书及道家哲学之间相似性的探讨
静悟与默识之道
无常与长生:佛教五蕴论与道教重玄派
第二部分 伦理
礼与法(Dharma)
《薄伽梵歌》与中国古典思想中的伦理学和形而上学
《论语》及《薄伽梵歌》中的公众道德人格及道德责任
慈悲伦理学:佛教的悲与儒家的仁
为何“信愿”不是怪胎:儒家与印度教中的道德知识
第三部分 躯体、健康与灵性
瑜伽与导引:历史、世界观与技术
中国和印度古典医学起源探索
佛教及道教修身养性中的健康、疾病和躯体
第四部分 语言与文化
印度语言对汉语的影响
中印思想中的神奇字母:从字母花环到普庵咒
“格义”的混用:跨文化翻译中的混淆
生活的嬉戏特性:《采坦耶圣行甘露》与《庄子》比较
诗人与历史学家:泰戈尔与钱穆对现代的批评
译后记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