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埔里的摩羅:詩力與文心(王德威)
引言
文與也
抒情傳統與現代性:傳統之發明,或創造性的轉化
論嘗試文:論現代文學系統中之現代散文
面具的奧祕:現代抒情散文的主體問題
抒情的灰燼:論沈從文後期的寫作
天鈿女命的猥褻之舞:論胡蘭成的神話學
論臺灣文學現代主義世代:戰後世代,轉向,本土現代主義的起源
窗、框及他方:論郭松棻的域外寫作
自己的路徑--《亂迷》與《巫言》
石頭與女鬼:論《大河盡頭》中的死亡與象徵交換
異質風景:論雷驤的「散文」寫作
內在的風景:從現代主義到內向世代
神的屍骸:論駱以軍的傷害美學
剩餘的時間:論童偉格的抒情寫作
【別卷】
抒情傳統的主體問題
作為離散論述的抒情傳統
力的散文,美的散文--散文的世界
見證與哀悼的工作--讀楊絳散文
輓歌與魔幻空間
文心凋零?--抒情散文的倫理界限
散文的爪牙?
散文與市場自由主義
文學獎與毒藥
文有別趣--讀黃翰荻《人雉》
另有隱禽?--臉書時代臺式抒情詩人的摩羅詩學
肚臍的祕密--略談文學批評的態度、方法與倫理
藤壼與盟誓--朱天心《三十三年夢》
最初的房間--讀駱以軍《女兒》
那麼大的如果,那麼小的格局--讀陳冠中《建豐二年》
小說課,人生課--讀賴香吟《文青之死》
小說課與散文課--小說深處的散文界面
地方特性與南洋色彩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