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為什麼香港?──研究香港與臺灣文學關係之重要性
一、香港與臺灣文學之關係
二、香港的特殊性
第三節 前人研究成果概況
一、臺灣的臺港文學研究概況
二、香港與中國大陸對臺灣作家的香港書寫之研究概況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範圍
二、研究方法
第五節 論文架構與章節安排
第二章 過客與難民──一九五○至六○年代臺灣作家的香港書寫
第一節 要坐下去嗎?──夏濟安〈香港 ─ 一九五○〉
第二節 避風港,也是深淵──邱永漢〈香港〉
第三節 人性與社會之控訴──趙滋蕃的《半下流社會》與《半上流社會》
第三章 一九七○至八○年代臺灣作家的香港書寫
第一節 中國結‧臺灣結‧香港結──余光中七○至八○年代的「香港」創作
一、余光中與他的「情人」
二、北望‧文革‧中國結
三、東顧‧觀音‧臺灣結
四、西看‧沙田‧香港結
五、余光中的中國結‧臺灣結‧香港結
第二節 追尋‧探親‧新移民──八○年代的香港社會景況
一、「香港熱」與九七預言
二、兩岸開放的時代見證──朱天文的〈世夢〉和〈帶我去吧,月光〉
三、香港浮世繪──施叔青筆下八○年代香港的上層社會與下層社會
第四章 香港九七回歸前臺灣作家的末日狂想
第一節 悲情與慾望──施叔青「香港三部曲」的歷史重構與香港末世空間
一、悲情城市──天災、疾病與殖民者
二、慾望城市──性與權力
第二節 回歸的陣痛與過渡
一、回歸前的陣痛──以易之臨《世紀末風情──香港文化寫真》為中心
二、回歸時刻的香港景況
第五章 九七後臺灣作家的香港建構
第一節 庶民文化與香港精神
第二節 香港味覺景觀與記憶認同──蔡珠兒的另類建構
一、香港味覺景觀
二、飲食與地方認同
第六章 結論
一、總體特徵與定位評價
二、相關研究之未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