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本书“集评”部分采自《朱子语类》、《朱子文集》、《四书集注》、《四书或问》等朱子书的资料达八百余条,又从中国注释本18种、朝鲜8种、日本37种以及笔记48种之中,采录所引用的张伯行、茅星来、江永等人的注释及朝鲜、日本学者之评语五百余条,极为丰富;此书还对《近思录》所载622条资料皆考列其出处,所引用评论1300余条亦皆列出其出处,极便学者。其“详注”部分则对《近思录》本文涉及的典籍、术语、引语、人名、地名等详加注释。对各卷所引“程子”之言,都根据《遗书》、《外书》、《文集》之实据,确定其为明道或伊川语。至其明道语误为伊川或伊川语误为明道者,亦皆为之改正。此书功力深厚,完备翔实,超迈前人,对学界的宋代理学研究,贡献实大。

目录

陈荣捷朱子学论著丛刊序

引言

引用书目表

近思录目录

一卷 道体(道体)

二卷 为学大要(为学)

三卷 格物穷理(致知)

四卷 存养(存养)

五卷 改过迁善克己复礼(克己)

六卷 齐家之道(家道)

七卷 出处进退辞受之义(出处)

八卷 治国平天下之道(治体)

九卷 制度(治法)

十卷 君子处事之方(政事)

十一卷 教学之道(教学)

十二卷 改过及人心疵病(警戒)

十三卷 异端之学(异端)

十四卷 圣贤气象(圣贤)

近思录 后序

近思录 后序

再版索引

作者简介

陈荣捷(英语:Chan Wing-tsit ,1901年8月18日—1994年8月12日),广东开平人。美籍华裔哲学家、朱子学专家。陈荣捷对儒学有相当的研究,尤长于宋明理学的研究,是朱熹哲学研究方面的国际性权威。

早年就读于拔萃男书院、岭南大学。后赴美国留学,1929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30年,任岭南大学教务长。1936年去夏威夷大学任教。1942年,任美国达特茅斯学院中国哲学和文化教授、荣誉教授。其后任教于彻含慕学院(英语:Chatham University)、哥伦比亚大学。1966年退休。197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1980年。担任美国亚洲研究与比较哲学学会会长。1986年,任北美华裔学人协会副会长。1994年病逝于美国。

陈荣捷在美国讲授中国哲学五十余年,在不同的时期其学术活动的重点有所不同。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由于美国的中国研究尚在起步阶段,陈荣捷的著述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艺术、宗教的总体性论述,他几乎成了这一时期各英文百科全书关于中国哲学的唯一撰稿人,一时被欧美学术界誉为把东方哲学文化思想最为完备地介绍到西方的中国大儒。

从夏威夷时代起,陈荣捷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哲学资料的英文翻译。1963年,陈荣捷先生的四部重要的英文译著在美国出版,它们是:《坛经》、《王阳明〈传习录〉及其他著述》、《老子之道(道德经)》和《中国哲学文献选编》(又名《中国哲学资料书》)。前三者分别为释、儒、道三家的重要经典,其中《传习录》的翻译尤有意义。《中国哲学文献选编》集作者十余年之功,全书共四十三章,八百五十六页,所有的条目、名称、名词都有解释,所有的引文皆有溯源或说明,注释多达三千余条。该书开创了将中文翻译为英文的一个很高的标准,至今无人超越。该书一直是美国院校教授中国哲学的标准教科书,对英文世界的中国哲学的传习贡献极大。

20世纪60年代初期以后,陈荣捷除了为诸百科全书撰文外,主要精力渐渐转向新儒学(理学)的研究。他的英译《近思录》在1967年出版,其中参考日韩著作甚多,注释说明尤为精详。在他生命的最后二十年,他全部的学术关注几乎都集中在对朱熹的研究和对朱熹研究事业的推动上。1982年由陈先生组织、筹备和担任大会主席的“国际朱熹会议”在夏威夷檀香山举行,会议汇聚了当时东西方著名的朱熹研究专家。这次会议成为当时世界朱子学术研究的高峰。此次大会的圆满举行,不仅大大促进了朱子研究,也突显了陈荣捷自己的学术地位和重要成就,进一步提高了他在国际学术界的声誉。1982年以后,陈荣捷先生出版的朱子研究著作大都以中文发表,计有:《朱子门人》《朱学论集》《朱熹》《朱子新探索》《近思录详注集评》。此外,由台湾地区“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出版的陈荣捷先生的论文集《新儒学论集》和《宋明理学之概念与历史》,也都是主要与朱熹有关的论文汇集,与其朱子学专著相互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