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導言

?一八七○年代中、日漢詩人的視域轉換──以博物知識、博覽會為認知框架的討論(鄭毓瑜)

?翻譯、國族、性別──晚清女作家湯紅紱翻譯小說的文化譯寫(崔文東)

?瘋狂的進行曲──魯迅狂人系譜學蠡探(陳相因)

?跨語境下的協商與創新──俄蘇、日本和中國對話中的「革命文學」概念(馬筱璐)

?跨越歐亞戰爭語境的左翼國際主義──論巴比塞《火線》及葉靈鳳的中文翻譯(鄺可怡)

?流動的烏托邦──談櫻井大造的跨東亞帳篷劇及其對全球資本主義的批判(許仁豪)

?逃禪與勘破──《紅樓夢》與禪宗(廖咸浩)

?東方禪宗美學與西方現代音樂的交會──以凱吉(John Cage)與曾德(Hans Zender)的音樂作品為例(楊小華)

目录

導言

一八七○年代中、日漢詩人的視域轉換──以博物知識、博覽會為認知框架的討論(鄭毓瑜)

翻譯、國族、性別──晚清女作家湯紅紱翻譯小說的文化譯寫(崔文東)

瘋狂的進行曲──魯迅狂人系譜學蠡探(陳相因)

跨語境下的協商與創新──俄蘇、日本和中國對話中的「革命文學」概念(馬筱璐)

跨越歐亞戰爭語境的左翼國際主義──論巴比塞《火線》及葉靈鳳的中文翻譯(鄺可怡)

流動的烏托邦──談櫻井大造的跨東亞帳篷劇及其對全球資本主義的批判(許仁豪)

逃禪與勘破──《紅樓夢》與禪宗(廖咸浩)

東方禪宗美學與西方現代音樂的交會──以凱吉(John Cage)與曾德(Hans Zender)的音樂作品為例(楊小華)

作者简介

鄭毓瑜(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

崔文東(香港城市大學中文與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陳相因(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

馬筱璐(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助理教授)

鄺可怡(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與文學系教授)

許仁豪(中山大學戲劇藝術學系助理教授)

廖咸浩(臺灣大學外文系特聘教授)

楊小華(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