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的“上学记”“成长记” ✮凝练94岁学人的生命智慧,探寻求知为人之道 ✮悲悯眼光,记述战争年代普通个体的细微感受 ✮温情笔触,展露为人父母、师友的动人细节 【编辑推荐】 1.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的“上学记”“成长记” 从江苏无锡到美国匹兹堡,从靠武侠小说识字的八岁少年,到一代史学大家,历经近一个世纪的历史风云后,许倬云回首一路的求学经历,讲述家学身教,追忆恩师同侪,陈说家国之痛,剖析人生之惑,以真挚笔墨,展开一幅不懈求索的生命画卷。 2.钱穆、严耕望、张光直、李济……一代民国知识分子存照 考入群英荟萃的台湾大学历史系后,许倬云遇见了许多恩师同侪:以一人之力对抗当时学风的钱穆、“学问化为人品”的严耕望,性情中人张光直,不收藏古董的考古学家李济……沧桑回首,故人不再,昔贤高风,立此存照。 3.悲悯眼光,记述战争年代普通个体的细微感受 重庆大轰炸中遇难的童年玩伴、江风中母亲披散的头发,豫鄂边界的公路上被机枪扫射的难民群、磨盘旁的一具淡金色马驹尸体、夕阳斜照的峰顶上赶路人的无名惆怅……在冷静的史学洞见之外,许倬云以亲身经历和动情笔触,再现记忆深处的历史细节,向读者展示:那些历史洪流中的微小个体,曾以如此方式存在过。 生而残疾的经历,乱世的颠沛流离,坚毅宽厚的母亲,师长的风骨品格……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以温情笔触,再现他历史风云与个人命运交织的一生。年幼在战乱和病痛中颠沛流离,是父母言传身教的精神为他开启智慧之门 ;在考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群英荟萃的台湾大学历史系后,严耕望、钱穆、李济、张光直、沈刚伯、杨庆堃等恩师挚友的引领与陪伴,使他坚定地踏上追寻知识和智慧的人生新旅途。

目录

序/ i

回顾与感怀

我的母亲/003

心路历程/008

回顾心路历程/015

我的学思历程/022

并不特殊的读书生活/040

南港述旧/043

有情的空间/049

容异与存疑/053

磨镜者言——《历史分光镜》序/060

人鼠之间——试论文化保守主义/070

湖上偶感/077

眼前景与心中景/080

从诗里读出的历史感怀/084

雨窗闲话/088

素心五愿/091

刹那与永恒/094

良史与君子

良史与君子——敬悼严耕望先生/101

论学不因生死隔——纪念考古学家张光直/104

李济之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111

师恩永念——沈刚伯师周年祭/117

钱宾四先生的学术生命/123

自由思想与志节/132

杨庆堃先生的治学生涯/139

怀念沈宗瀚先生/149

哭两位董先生/156

追念王雪艇先生/160

忆王小波/169

从知识到智慧

从知识到智慧的追寻/175

知识分子的宗教/179

人文与科学之间/186

我们为什么要读历史/193

另一类考古学/198

若干类学科的观念/213

研究与教学者的职业规范/221

成长的意义——答一位未见面的朋友/236

我们生活的目标/243

人生价值的探讨:不同文化对人类追求人生价值的影响/259

推动历史的因素/281

未来世界与儒家/293

附 录

倚杖听江声·自序/303

江渚候潮汐·自序/306

江心现明月·自序/309

编后记/313

作者简介

许倬云,1930 年生于江苏无锡,1962 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先后执教于台湾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其间多次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美国杜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1986 年荣任美国人文学社荣誉会士。代表作有《西周史》《汉代农业》《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万古江河》《中国文化的精神》《说中国》《许倬云观世变》《许倬云问学记》《历史大脉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