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本书高清呈现的200多件中外不同时期陶瓷珍品,均为作者多年收藏精选。它们生动地讲述了一个源自中国东部,开花结果于全球的文化存在的故事。

作为一个德国人,吉乐在20世纪90年代邂逅宋代瓷器,自此入“坑”。30余年借着工作之便走遍世界各地,广泛搜罗各国的中国外销瓷,并孜孜不倦地追踪它们曾走过的世界之旅,力图还原这迷人的物件在全球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于是,有了这本流光溢彩而不失厚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陶瓷》。

吉乐选择了一个中国人少有关注的切口——外销瓷。虽然它往往被中国人认为在品质上不如内销瓷,但实际上,它比内销瓷更深入地渗透到世界上的贸易、技术和文化交流中,并且反过来,对国内瓷器的形制技术发展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书中用简明清晰的文字,勾勒出一千多年来围绕瓷器发生的各种碰撞融合,交流发展与创新,以及起落兴衰。

尤为珍贵的,是本书高清呈现的200多件中外不同时期陶瓷珍品,均为作者多年收藏精选。它们生动地讲述了一个源自中国东部,开花结果于全球的文化存在的故事。

2022年中国政府友谊奖得主心血之作,科技部副部长、外国专家局局长李萌诚挚赞赏。

中英双语,全球首发,写就一个德国人30余年对中国外销瓷的热爱、追寻与思考。

四色精装,印刷精美,品质上乘,极具艺术收藏价值。200多张作者收藏瓷器精品图片,展示中国瓷的无穷魅力。

外销瓷,是散落世界各地的中国遗珠。它往往被中国人所忽略,却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文化的海外形象,以及世界瓷器贸易、生产和文化艺术。

目录

导言
第--部分 外销瓷的全球之旅
第--章 早期国际贸易史上的中国陶瓷
从单色釉瓷到青花瓷
中国对亚洲邻居的影响
第二章 全球化世界的开端:欧亚贸易关系
葡萄牙人
荷兰东印度公司
荷兰人和日本外销瓷
英国人
一口通商出口热潮
广州贸易中的商品
第三章 40 亿英镑的交易:瓷器贸易经济
贸易规模
贸易模式
客户
中欧瓷器贸易的终结
第四章 欧亚文化熔炉——贸易背后的故事
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伊斯兰陶瓷
中国对欧洲陶瓷制造业的影响
模仿与创新
第二部分 收 藏
第五章 中国陶瓷
出口到亚洲其他国家的中国外销瓷
销往西方的中国外销瓷
销往亚洲国家的晚期外销瓷
第六章 亚洲其他国家陶瓷
日本陶瓷
越南陶瓷
泰国陶瓷
第七章 欧洲陶瓷
欧洲“青花瓷”
欧洲“伊万里”
欧洲“粉彩”和“五彩”
欧洲“中国白”
欧洲“柿右卫门”和“萨摩”
图片来源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吉乐,出生于德国杜塞尔多夫附近。曾就读于波恩大学,在委内瑞拉学习进修,主要研究农业经济学,并出版了关于发展经济和金融学的著作。

他有着12年的在华工作生活经历。20世纪90年代末他初次来华,被宋代瓷器的精美所打动,萌生了对亚洲陶瓷的研究热忱,开始探寻陶瓷在跨文化中的角色。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的工作经历,让他有机会前往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的数十个发展中国家,收藏流传世界各地的中国外销瓷。

他自2006 年至 2013 年担任中德金融部门改革项目主任;自 2018 年以来担任德国国际合作机构驻华首席代表。他还是同济大学校董成员,法兰克福中德金融与经济中心执行委员会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