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書所談論的範圍,有文獻研究,也有田野調查,有時間脈絡的歷史源流論述,也有當代臺灣各種民間信仰與籤詩文化的討論。在歷史源流上,包含了明清時期的冊封使與民間信仰的發展影響,也有明清小說對民間信仰及籤詩文化的書寫反映,最重要的是透過籤詩文化理解每個信仰發展與文學作品之間的關係。在以當代民間信仰的討論方面,有異國人成神在臺灣,也有天官武財神在臺灣,都是近代較為年輕而蓬勃發展的民間信仰,值得持續關注與討論。
目录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神明的流動性 1
第二節 神諭籤詩的概述 2
第三節 籤詩研究的進程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說明 17
第二章 觀世音與媽祖信仰的流動互攝 21
第一節 蔡紅亨信仰的起源與流動 21
第二節 琉球的天妃信仰 34
第三節 觀世音與媽祖信仰互攝的影響 48
第四節 結語 56
第三章 觀世音菩薩的信仰流動與籤詩研究 57
第一節 觀世音菩薩與齊天大聖 58
第二節 觀世音菩薩靈籤系統研究 81
第三節 觀世音菩薩靈籤與媽祖靈籤 107
第四節 結語 114
第四章 保生大帝的信仰流動與籤詩研究 117
第一節 保生大帝信仰與藏頭籤詩 117
第二節 澎湖地區保生大帝信仰與籤詩文化 149
第三節 保生大帝藥籤研究 191
第四節 結語 216
附錄一 臺南市後壁區《白沙屯福安宮靈籤》 218
附錄二 澎湖南寮保寧宮籤詩 221
第五章 關聖帝君靈籤系統與扶鸞活動 225
第一節 關聖帝君靈籤系統研究 225
第二節 明清通俗小說中的籤詩與扶鸞占驗 241
第三節 結語 263
第六章 現代廟宇經營與扶鸞之關係 265
第一節 地方廟宇的扶鸞與除魅 265
第二節 異國人成神廟宇 295
第三節 結語 331
第七章 結論 333
第一節 神祇流播的海上絲路 333
第二節 臺灣民間信仰蓬勃發展後的神祇與廟宇 335
第三節 神諭、籤詩與新視野 337
參考文獻 339
作者简介
李淑如
雲林人,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現任成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學術專長為古典小說、民間文學、民間信仰,二○二二年獲國科會111年度2030跨世代年輕學者方案之優秀年輕學者。主要著作有《河陽寶卷研究》、《閩南文化研究視野下的水神與財神信仰》等。本書為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傳承與變異--籤詩與民間信仰的在地化及海外傳播研究(111-2628-H-006-002-MY3)」的部分成果,謹以此說明,特別感謝所有給予寶貴意見的審查委員與學界前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