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大国形象:文化与价值观的思考》辑录了2008年以来的中文文章,核心话题就是世界眼中的中国“大国形象”。文章记录了5年多来刘康所涉及的领域,以当代中国文化为主轴,跨越了人文与社会科学多领域,重点为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当代中国文化与传媒、西方左翼文化理论与中国、美学与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研究。体例上有学术论文、专题报告、专题访谈,还有相当数量的媒体评论文章。文章大致分成三部分,最后附录是几篇媒体专访。

目录

序言

致谢

大国形象与价值观

利益、价值观和地缘政治:中国崛起的全球民意调查

印度民众看中国崛起——亚洲风向标民意调查

美国媒体中的中国形象与美国的全球战略

源头与归宿:中国与世界价值体系的思考

歌德学院与孔子学院:中德关系的价值观基础?

中国的国际观和国际的中国观

关于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几点思考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形象

利益至上不能成为外交原则

价值观认同是中越相处的最大优势

中国国际话语权背后的价值立场

如何理解“中国模式”

以暴易暴是人类之殇

伦敦奥运的多元文化与游戏精神

非洲“彩虹”通向何方?

西方视角中的西藏形象与话语

国际传播的媒介和中介——中国眼中的西方“中国通”

软实力、公共外交与国际文化都市

软实力与中国国家形象

国家形象战略刻不容缓

打造软实力,先要不说空话

外宣新思维我们要掌握话语权

英美媒体眼中的上海世博会

向各国世博馆学习公共外交

城市国际形象传播,文化先行——上海国际形象实证调查结果及启示

中国城市化与城市国际化——“中国的国家级难题”

国际都市与国际市民

城市国际化切莫成面子工程

中国城市国际化的文化导向

中国文化公共外交要接“地气”

中国在中东的话语权与软实力

骆家辉的美国政客秀

公共外交的双刃剑

中国大战略别围美国转

中国公共外交:讲外国人听得懂的话

中国外交走到十字路口

探索“学者主导、媒体参与、政府支持”的公共外交新模式

文化理论与美学

从区域研究到文化研究:人文社科学术范式转换

从传媒文化看当代中国

西方当代马克思主义与美学研究的一点思考

李泽厚与西方马克思主义

比较文学的学科导向和问题导向

上海的学术全球化战略机遇

附录:刘康学术专访

学术研究需要问题导向

国民心态的“韬光养晦”更为重要

中国形象的实证调查

让中东“看见”中国

刘康教授访谈

中国比较文学的国际化战略

作者简介

刘康,美国杜克大学亚洲与中东研究系教授,杜克大学政治系兼职教授;杜克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学术研究主要涉及中国研究、文化与社会理论研究、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学、国际关系、国际传媒等人文社科多个领域,研究成果产生重要国际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