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Ⅰ.本文編
緒論
第一章 流傳與裝幀
第二章 製作與年代
第三章 圖像研究
第四章 復原、結構與功能
第五章 南詔、大理國佛教信仰
第六章 南詔、大理國文化與鄰近諸國的關係
結論
Ⅱ.資料編
註釋
參考書目
索引
全圖賞析
目录
Ⅰ.本文編緒論
第一章 流傳與裝幀
第一節 題跋印記
第二節 流傳
第三節 裝幀變易
第二章 製作與年代
第一節 繪畫分析
第二節 榜題書法分析
第三節 作者
第四節 繪製年代
第三章 圖像研究
第1∼6頁:利貞皇帝禮佛圖
第7∼8頁:金剛力士
第9頁:降魔成道
第10頁:最勝太子
第11∼18頁:八大龍王
第19∼22頁:帝釋、梵王
第23∼38頁:十六羅漢
第39∼41頁:釋迦佛會
第42∼57頁:十六祖師
第58頁:梵僧觀世音
第59∼62頁:維摩詰經變
第63∼67頁:釋迦牟尼佛會
第68∼76頁:藥師琉璃光佛會
第77頁:釋迦牟尼佛
第78∼80頁:三會彌勒尊佛會
第81頁:舍利寶塔
第82頁:郎婆靈佛
第83頁:踰城佛
第84頁:大日遍照佛
第85頁:盧舍那佛
第86頁:建圀觀世音
第87頁:普門品觀世音
第88∼90頁:八難觀音
第91頁:尋聲救苦觀世音
第92頁:白水精觀音
第93頁:千手千眼觀世音
第94頁:大隨求佛母
第95頁:救諸疾病觀世音
第96頁:社嚩𠼝佛母
第97頁:菩陁落山觀世音
第98頁:孤絕海岸觀世音
第99頁:真身觀世音
第100頁:易長觀世音
第101頁:救苦觀世音
第102頁:大悲觀世音
第103頁:十一面觀世音
第104頁:毗盧遮那佛
第105頁:六臂觀世音
第106頁:地藏菩薩
第107頁:摩利支佛母
第108頁:秘密五普賢
第109頁:婆蘇陁羅佛母
第110頁:蓮花部母
第111頁:資益金剛藏
第112頁:暨愚梨觀音
第113頁:如意輪觀音
第114頁:訶梨帝母
第115頁:三界轉輪王
第116頁:降三世明王
第117頁:毗沙門天
第118頁:九面十八臂三足護法
第119頁:大黑天
第120頁:大威德明王
第121頁:金鉢迦羅
第122頁:大安藥叉
第123∼124頁:福德龍女與大黑天
第125頁:六面十二臂六足護法
第126頁:密教曼荼羅
第127頁:魯迦金剛
第128頁:摩醯首羅
第129∼130頁:經幢
第131∼134頁:十六國王
第四章 復原、結構與功能
第一節 畫作復原
第二節 畫作結構與功能
附 表 諸家畫作復原與題名
第五章 南詔、大理國佛教信仰
第一節 顯密兼修
第二節 觀音信仰流行
第三節 大黑天信仰興盛
第六章 南詔、大理國文化與鄰近諸國的關係
第一節 與漢地的關係
第二節 與西藏的關係
第三節 與印度的關係
第四節 與中南半島諸國的關係
結論
Ⅱ.資料編
註釋
參考書目
索引
全圖賞析
作者简介
李玉珉
•1975年 獲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學士
•1977年 獲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東亞語文研究所碩士
•1983年 獲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博士
•1984年 進入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處服務,歷任編輯、副研究員、研究員、書畫處副處長、書畫處處長,於2015年退休
•1986年~ 任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兼任副教授、兼任教授,教授佛教藝術研究方法、南北朝佛教美術、北魏佛教藝術、北朝石窟藝術、敦煌佛教藝術、隋唐佛教藝術等課程
•1994年~ 任敦煌研究院兼任研究員
從事中國佛教藝術研究四十餘載,專業領域為南北朝、南詔及大理國佛教藝術。主辦過「金銅佛造像特展」、「雕塑別藏」、「羅漢畫特展」、「觀音特展」、「聖地西藏」等展覽,並著有《觀音特展》(2000)、《佛陀形影》(2011)、《中國佛教美術史》(2001初版;2022增訂二版)等專著及數十篇中國佛教美術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