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文革的展開是均質的嗎?偏遠縣城和中心城市各自能揭示怎樣的文革景象?變幻的高層政治在縣級政治中如何得到執行、遞進或者扭曲?基層群眾派性鬥爭真正的動力何在?

本書通過對江蘇豐縣十年文革史的研究,試圖為上述問題提供新的思考。董國強與魏昂德藉由十餘年調查走訪搜集而來的傳單、小冊子、工作筆記、官方文件與檔案等一手文獻,以及對派性鬥爭親歷者所做的大量訪談,原原本本呈現了一幅區別於既有認知的「縣域文革」圖景:當運動以不同於北京、上海、武漢等中心城市的模式發動後,派性鬥爭迅速走向深入,幹部、軍人、工人、學生、造反派等角色次第登場,各以錯綜複雜的利益考量,與中央、軍隊等其他層面的勢力展開角力。

目录

圖表目錄

中文版序

第1章 序曲

第2章 兩大派別

第3章 軍方介入

第4章 衝突升級

第5章 北京干預

第6章 打造秩序

第7章 反衝力

第8章 最後的決鬥

第9章 動亂的十年

大事記

人名錄

參考文獻

索引

作者简介

董國強,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主要研究當代中國政治史、社會史和醫療衛生史。在中英文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多篇,著有《親歷「文革」—14位南京大學師生口述歷史》(2009)、《南京通史.共和國卷》(2015)等。

魏昂德(Andrew G. Walder),斯坦福大學Denise O’Leary and Kent Thiry 社會學教授,多年致力於研究1978年之前中國社會的政治制度與群眾運動,著有《脫軌的革命:毛澤東時代的中國》(China Under Mao: A Revolution Derailed, 2015)、《失序的造反:文革初期集體行動的內在機制》(Agents of Disorder: Inside China’s Cultural Revolution, 2019)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