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2023年,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辦理了創所三十週年學術研討會,會議上邀請校內外的學者專家, 以本校與歷史所的「歷史」為研究主體,審視近三十年來臺灣歷史學專題研究之重要成果。全書見微知著、由小見大,獨創以中央大學為主體,來書寫臺灣史學發展史。共收錄了十三篇文章,分為「歷史實證研究」、「跨領域歷史論述」、「中央大學與中央歷史所史學專題」、「明史與民國史專題研究」、「醫療、科技與環境歷史」等五個主題,這些主題大概也就是這三十年來中央歷史所師生所共同努力、耕耘或關注的研究方向,藉由這本書進行了一次整體的回顧,既彰顯前人之努力、也展望未來新的研究方向。
目录
導論:傳承展望:打造一個有故事的歷史所/皮國立
▍歷史實證研究
史學研究切忌抱有定見與過度解讀文本—以本人研究臺灣二二八事件為例/賴澤涵
▍跨領域歷史論述
從SARS到COVID—現代中醫如何因應瘟疫/蘇奕彰、蔡運寧
▍中央大學與中央歷史所史學專題
抗戰時期中央大學學術研究的發展及其成就/蔣寶麟
中央大學對近代農業現代化及農業史的推動與影響/李力庸
1949年中央大學變局的再思考/曾冠傑
近代臺灣教育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兼論中大歷史所師生的研究成果/鄭政誠
▍明史與民國史專題研究
近十年臺灣明史研究之評述/吳振漢
臺灣的近代軍事史研究/蘇聖雄
近四十年臺灣中共史研究回顧(1980-2020)/王超然
兩岸三地企業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陳家豪
▍醫療、科技與環境歷史
試析三十年來兩岸醫學史研究的特徵/劉士永
一個環境各自表述—近三十年來臺灣地區的中國環境史研究回顧/侯嘉星
民國時期首位撰寫醫學史的史家:呂思勉的著作及其中西醫思想新探/皮國立
作者简介
皮國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現為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研究領域為中國醫療社會史、疾病史、史學方法、地方史、中國近代戰爭與科技等領域。
近年比較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近代中西醫的博弈⸺中醫抗菌史》(2019)、《跟史家一起創作:近代史學的閱讀方法與寫作技藝》(2020)、《全球大流感在近代中國的眞相:一段抗疫歷史與中西醫學的奮鬥》(2022)、《國族、國醫與病人:近代中國的醫療和身體》(2022)、《晚淸身體診療室:唐宗海與中西醫的對話》(2023)、《華人壯陽史:從情慾詮釋到藥品文化,近代中西醫學的滋補之道》(2024)等學術專書,並主編數本學術論文集和教科書,也編寫有關公眾史學的相關著作。截至2024年為止,編著專書25本,發表學術論文、專書篇章等100餘篇。
曾榮獲國科會2020年優秀年輕學者獎勵、中央大學新聘卓越教研人員獎、全校優良導師獎、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傑出醫史研究獎、2023年財團法人中國醫藥研究發展基金會「陳立夫人文社會科學專書獎」、中央大學傑出研究獎、臺北市中醫師公會第94屆國醫節「中醫藥著作獎」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