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序章 在夏天形成的臺灣文學

■前言 研究動機與目的及各章論旨

■過往研究成果與定義

■臺灣青年的全體作家化計畫──救國團的藝文活動與 《幼獅文藝》主編瘂弦

■前言

■學校的文學教育──脫軌的日本文學與正統的臺灣文學

■救國團的藝文活動──文學之數量與力量

■《幼獅文藝》──臺灣青年的愛好

■結語

第二章 臺灣文學的夏天──五十年的文藝營史

■前言

■何謂文藝營──臺灣文學與三千人的夏天

■文藝營的歷史──文學場的力學

■結語

■文藝營體驗記

第三章 臺灣的芥川獎──《聯合報》與《中國時報》兩大報之文學獎(一九七六~一九八九)

■前言

■兩大報的副刊──臺灣文學的媒體翹楚

■兩大報的文學獎

■「政」的「時報文學獎」與「性」的「聯合報小說獎」──創造出的文學思潮

■結語

第四章 戒嚴令解除後「我們」的臺灣文學──李昂與朱天心

■前言

■李昂作品中的解嚴──《迷園》、《自傳の小說》之「他者」主角

■朱天心〈想我眷村的兄弟們〉所見限定的「我們」

■結語

終章 文學大國臺灣的文學場域形成

目录

推薦序 臺灣文學在夏天誕生 張文薰
推薦序 圍繞文藝營的傑出閱讀史暨閱讀市場論 藤井省三
寫給臺灣的讀者們 赤松美和子
推薦語 楊佳嫻、蘇碩斌
序章 在夏天形成的臺灣文學
■前言 研究動機與目的及各章論旨
■過往研究成果與定義
■臺灣青年的全體作家化計畫──救國團的藝文活動與 《幼獅文藝》主編瘂弦
■前言
■學校的文學教育──脫軌的日本文學與正統的臺灣文學
■救國團的藝文活動──文學之數量與力量
■《幼獅文藝》──臺灣青年的愛好
■結語
第二章 臺灣文學的夏天──五十年的文藝營史
■前言
■何謂文藝營──臺灣文學與三千人的夏天
■文藝營的歷史──文學場的力學
■結語
■文藝營體驗記
第三章 臺灣的芥川獎──《聯合報》與《中國時報》兩大報之文學獎(一九七六~一九八九)
■前言
■兩大報的副刊──臺灣文學的媒體翹楚
■兩大報的文學獎
■「政」的「時報文學獎」與「性」的「聯合報小說獎」──創造出的文學思潮
■結語
第四章 戒嚴令解除後「我們」的臺灣文學──李昂與朱天心
■前言
■李昂作品中的解嚴──《迷園》、《自傳の小說》之「他者」主角
■朱天心〈想我眷村的兄弟們〉所見限定的「我們」
■結語
終章 文學大國臺灣的文學場域形成
註解
參考文獻
一、資料/二、研究文獻/三、臺灣文學以外相關研究文獻
後記
附錄 於日本出版的臺灣文學作品
索引

作者简介

作者簡介

赤松美和子

1977年出生於日本兵庫縣,御茶水女子大學博士(2008年),現任大妻女子大學比較文化學部副教授。主要著作有《認識臺灣六〇章》(『台湾を知るための60章』,若松大祐等共同編著,明石書店,2016年)、《臺灣文學與文藝營:讀者與作家的互動創作空間》(『台湾文学と文学キャンプ―読者と作家のインタラクティブな創造空間』,東方書店,2012年)。研究領域為臺灣文學、臺灣電影等。

譯者簡介

蔡蕙光

日本東京大學日本史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