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无非是以更多的资料和论述来佐证和加强《百年华语》已经提到的观点。《现代中国语史新编》以为一部历史的著作,首先是要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其次才有可资现实参考的价值。目录:前言第一章滥觞逶迤,周流兰殿第一节“中国欲自强,必先自文字”第二节“卅年用尽心机”的拼音新字元祖卢憨章第三节“是千秋之业,不必在形迹间存矣”第二章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第一节倡京音为国音的首事者——王照第二节吴汝纶施以援手第三节学部语焉不详第四节袁世凯“极端赞成”第三章绠短者能否汲深——现代北京话的演变第一节北京话何以遭“士林诟谇”第二节“卢儿尽能女真语”——唐代以来北京话地区的语言之嬗变第三节“金以儒亡”与元代官话——“八思巴文”第四节反映着明代前期官话和读书音的《洪武正韵》第五节来华传教士们对明代官话口语音的描述第六节满族式汉语一旗人话一现代北京话的演变第四章地方包抄中央第一节引南人北第二节地方围剿中央第三节“同为枉劳心力而已”第五章锱铢必较,寸土不让第一节南北战争的导火线第二节另立山头,壮士断臂第三节变文斗为武斗第六章狼烟又起,“京国”重开战第一节胜利成果“任鼠咬虫伤,没人过问”第二节千呼万唤始出来第三节“老国音”并非京音第四节“京国”战事又起第七章连教育部都不甚了了的“新国音”第一节国音京调第二节官方和民间知识精英们的携手第三节少数人搞出来的“新国音”第四节“新国音”与“老国音”之异第五节悄然而至的大众语第八章“北拉”路线的延续——普通话的成立第一节“北拉”异军突起,一枝独秀第二节斯大林的“语言战胜”和“语言消灭”第三节标准语与地点方言一致第四节保存汉字遭到批判第五节用俄语来代替汉语拼音第六节政治威望高的语言并不就是权威的语言第九章大国之幸与大国之难第一节中国八十年代以后的地域开发第二节华南GT第三节南部经济的一飞冲天第四节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第五节粤、闽政府忧心忡忡第十章语言的升沉荣枯第一节语言的自我存在证明第二节民以食为天第三节语言碰撞第四节语言的地域性状第五节语言的文化性状第十一章语言的生态平衡与绿色保护第一节单一母语的脱出和标准语使用的衰退第二节作为个人权利和资本的语言第三节从pidgin到creole——以北京话为顶层语的台湾“国语”第四节和谐社会需要更宽松的语言环境第五节粤语保卫战主要参考文献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