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通往投降之路》以縝密的研究與最新日記資料,深入探討三位關鍵人物如何影響美國投擲原子彈與日本投降的歷程。史汀生早年在華爾街當律師,曾在五位總統的政府中任職,「曼哈頓計畫」是他人生最大的難題──到底該不該對日本投下原子彈呢?陸軍航空隊司令史帕茨將軍身處第一線,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但投下原子彈成為他一輩子揮之不去的夢魘。東鄉茂德,日本外務大臣,為了拯救國家千萬黎民百姓,他是昭和天皇御前唯一力抗軍方鷹派、主張投降的人。
透過史汀生、史帕茨、東鄉茂德的日記與家人的紀錄,《通往投降之路》試圖還原歷史重大抉擇,呈現他們的內心掙扎、動機與決策過程。杜魯門總統曾告訴奧本海默:「滿手鮮血的人是我,讓我來煩惱吧。」說這句話的同時,背後有著多麼複雜的情緒呢?
目录
導論 困境
第一部
1. 輾轉難眠──「可怕的東西」、「恐怖的東西」、「駭人的東西」
2. 目標選擇──「可能是科學怪人,也可能是世界和平的工具。」
3. 腹藝──「日本沒有人是平民。」
4. 病人進步迅速──「你來評斷吧,我沒辦法。」
5. 迅速且完全的毁滅──「如果發生最壞情況。」
6. 一桶瀝青──「管他呢,我們賭一把吧。」
第二部
7. 可怕的責任──「我有點心臟病發作。」
8. 否認──「把機上所有信號彈都打出去!」
9. 聖斷──「我們將從死中求生。」
10. 妙著──「超級堡壘今天不飛了。」
11. 密謀──「你在想什麼?」
12. 下一個是東京嗎?──「這傢伙已經快倒了。」
13. 忍所難忍──「如仲夏夜一夢。」
14. 無高地可據──「要讓一個人值得信任,你得先信任他。」
後記 清算
謝辭
注釋
參考書目
圖片來源
作者简介
伊凡.湯瑪斯(Evan Thomas)
美國記者、歷史學家、律師及作家。湯瑪斯出生於紐約州杭亭頓,成長於冷泉港,畢業於菲利普斯學院、哈佛大學(學士)及維吉尼亞大學法學院(法學博士)。他曾任《新聞週刊》記者、作家及編輯二十四年,也曾在《時代雜誌》及《卑爾根紀事報》任職。
1992年,美國中情局局長羅伯特.蓋茲(Robert Gates)授予他歷史性訪問權限,使他得以查閱機密情報文件。湯瑪斯之後在中情局內部期刊《情報研究》(Studies in Intelligence)撰文,分享他查閱機密檔案的經驗。
湯瑪斯也是公共事務節目《華府內幕》(Inside Washington)的常駐討論嘉賓,直至該節目於2013年停播。此外,他曾於哈佛大學與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寫作與新聞學,並於2007至2014年間擔任普林斯頓大學費里斯(Ferris)講座新聞學教授。
湯瑪斯著作等身,《通往投降之路》是他的第十三本書,也是他在台灣的第二本翻譯作品,過去他曾與名作家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合著《美國世紀締造者》(The Wise Men: Six Friends and the World They Made),中文版2015年由廣場出版。
譯者簡介
黎曉東
筆名。文化及政治工作者,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以政治、經濟及歷史為愛好,以翻譯為興趣。譯有《1900年以來的英語民族史》(八旗,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