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在中国绘画史中,“梅兰竹菊”作为文人墨客借物喻志的经典意象,被称为“四君子”,而其中的“墨梅”是最受人青睐、得到最广泛实践的东亚水墨画题材之一。毕嘉珍(Maggie Bickford)《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墨梅》一书是对墨梅的第一次完整描述,她用四个部分共十二章全面论述了中国画派中一种类型的形成,充分采用跨学科的方法,论证了艺术、文学、文化和政治以及群体、个人的活动如何相互作用产生了新的画派及其范式。墨梅出现于12世纪初的宋代,在14世纪中期蒙古统治下形成范式,这些均可得到文献准确地证明,允许现代学者近距离地去观察中国文人画艺术的形成过程。此外,本书批评性地考察了墨梅如何从宋代精英文人的艺术选择成为后来中国绘画正统艺术的过程。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墨梅》布朗大学毕嘉珍教授二十年磨一剑的里程碑式著作,浙江大学历史学院陆敏珍教授倾情翻译,此次中译本再版,译文全新修订升级。

目录

中文版序

前言与致谢

导论

第一部分 梅花传统的建立

绪论

第一章 中国文化中的梅花

第二章 墨梅术语入门

第三章 梅花美学

第二部分 绘画中的梅花:宋代之前与北宋的发展

第四章 宋代之前与北宋绘画中的梅花

第五章 野趣与雅趣模式中的水墨花卉画

第六章 梅花和文人画的发展

第三部分 墨梅流派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导论 什么是墨梅

第七章 墨梅流派的奠基者:仲仁(?—1123)

第八章 墨梅流派的形成

第九章 平衡与选择:南宋绘画中的梅花

第四部分 蒙元统治下的墨梅艺术:元朝时期墨梅流派的重构

第十章 蒙元统治下的墨梅艺术

第十一章 元代墨梅的思想与理论

第十二章 元代的墨梅创作实践

参考书目

作者简介

毕嘉珍(Maggie Bickford),美国布朗大学艺术与建筑史系荣休教授,主要致力于宋元时期中国画的研究。主要著作有Ink Plum:The Making of a Chinese Scholar-Painting Genre,剑桥大学出版社,1996年(获美国亚洲研究学会列文森图书奖);Bones of Jade,Soul of Ice: the Flowering Plum in Chinese Art,耶鲁大学艺术馆,1985年(获美国博物馆协会优秀奖);与伊沛霞(Patricia Buckley Ebrey)合编Emperor Huizong and Late Northern Song China:the Politics of Culture and the Culture of Politics,哈佛大学出版社,2006年。

译者简介:

陆敏珍,浙江象山人,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主要致力于宋史研究。在《历史研究》《哲学研究》《文学遗产》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出版专著《宋代家礼》《胡则传:历史、传说与叙述者》《宋代永嘉学派的建构》《唐宋时期明州区域社会经济研究》等四部,并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课题、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等重大项目、一般项目十余项。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浙江省教育厅优秀成果奖等三项。曾先后为美国哈佛大学、德国基尔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访问学者、访问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