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本书是郭泰纳夫继《上海会审公堂和工部局》之后完成的第二部有关上海公共租界的专著。作者称它就是《上海会审公堂与工部局》的姊妹篇,尽管书名有别。 本书写作于五卅运动爆发之后。这场声势浩大的群众性政治运动,是公认的中国大革命序幕,因为它确实史无前例地震撼和打击了列强在华势力,尤其是上海的公共租界制度。对本书作者而言,这场革命风暴并非突如其来,毫无征兆,但其态势的凶猛和条约列强的惊恐畏葸,仍完全出乎他的预料。按照作者的说法,“几十年合法行动与先例所建立起来的制度,在几个月内就面临着毁灭的威胁。”因而,解释这场运动何以发生,又为何能造成如此巨大的冲击,就成了这部著作的基本任务。

目录

目录

第一部分

上海公共租界与华人(1843-1927)

前言

第一章 上海和中国政治,1919-1924

第二章 上海和中国政治,1919-1924(续)

第三章 租界扩张和越界筑路,1844-1905

第四章 租界扩张和越界筑路,1905-1916

第五章 租界扩张和越界筑路,1916-1926

第六章 租界的出版立法,1903-1925

第七章 租界的出版立法,1903-1925(续)

第八章 码头捐和交易所注册,1845-1925

第九章 童工问题,1922-1925

第十章 上海和中国政治,1925

第十一章 上海的中国政治,1925(续)

第十二章 工部局的华人代表,1905-1920

第十三章 工部局的华人代表,1920-1926

第十四章 归还会审公堂和上海临时法院成立,1925-1927

第十五章 会审公堂中的政治案件,1925-1926

第十六章 会审公堂的民事和刑事实务,1925-1926

第十七章 民生伞厂案

第二部分

上海的鸦片问题

1、工部局的鸦片政策,1906-1914

2、工部局的鸦片政策,1914-1926

3、会审公堂的实务和工部局的鸦片政策,1864-1907-1926

附录

工部局、公董局和中国海关协定备忘录,1899

童工委员会报告,1924

上海雇佣童工工厂名录

香港的工业童工,1922

中国政府关于童工的暂行规定,1923

外交委员会报告,1925

五卅司法调查报告,1925

约翰生法官报告

须贺喜太郎报告摘要

高兰爵士报告摘要

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动员令,1926

会审公堂部分适用规则,1926

上海工部局麻醉品有毒药品销售委员会报告,1923

所拟麻醉品有毒药品销售规章,1923

第三部分(存目)

本书译名表

作者简介

郭泰纳夫,俄国人。1921年来到上海,在一家英文周刊工作。1922年进入公共租界工部局,任会审公堂巡捕。1929年任临时法院俄语翻译。1930年被调往工部局总办处,配合费唐法官进行历史研究工作。1931年工部局总办处设立档案室,被调到档案室主持工作,成为工部局总办处第一个专职档案管理员。在对档案整理编目的同时,还利用档案进行历史研究,编写出版《上海会审公堂与工部局》、《上海工部局与华人》等专著。卒年不详。 朱华,史学硕士,上海市委党校教授(原副校长)。长期从事中国近代史和上海史的研究与教学。有一定的专业英语笔译经验。译文《商民协会的解散与党治的失败》、《1928-1937年国民党派系政治阐释》曾分别发表于《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第20辑、第24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