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書勾畫中國大陸先鋒詩歌1968-2003年間的發展脈絡,正文8章分述以食指等為代表的「地下詩歌」、以北島等為代表的「朦朧詩」、以昌耀等為代表的西部詩、以韓東等為代表的「第三代」詩、以翟永明等為代表的女性詩歌、海子等所彰顯的詩歌轉型、以王家新和臧棣等為代表的1990年代詩歌嬗變。另以〈引子〉介紹了中國當代詩歌最初十多年的情形;〈綴語〉討論了構建漢語詩歌「共時體」的問題;〈附錄〉對「70後」詩人的長詩創作進行了探討。
作者簡介
張桃洲,1971年生於湖北天門,2000年12月在南京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詩歌研究中心專職研究員。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詩歌研究與評論、中國現代文學及思想文化研究。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90餘篇,出版《現代漢語的詩性空間──新詩話語研究》、《語詞的探險:中國新詩的文本與現實》等論著。獲首屆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北京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第二屆「教育部名欄‧現當代詩學研究獎」等。入選2011年度中國國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目录
名家推薦自序
【引子】「時間開始了!」
第一章 「地下」的「火種」
第二章 「朦朧詩」浮出地表
第三章 西部風景:新邊塞詩與巴蜀詩群
第四章 眾聲喧嘩:「他們」及其他
第五章 「黑夜意識」和女性詩歌
第六章 轉型期的詩歌場域
第七章 1990年代的「中年寫作」
第八章 在新的躁動中向縱深地帶延展
【綴語】構建漢語詩歌「共時體」?
【附錄】極限中的迂緩──「70後」詩人長詩寫作一瞥
作者简介
張桃洲
1971年生於湖北天門,2000年12月在南京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詩歌研究中心專職研究員。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詩歌研究與評論、中國現代文學及思想文化研究。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90餘篇,出版《現代漢語的詩性空間──新詩話語研究》、《語詞的探險:中國新詩的文本與現實》等論著。獲首屆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北京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第二屆「教育部名欄‧現當代詩學研究獎」等。入選2011年度中國國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