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第一部:發展與現代化的比較視野
第一章 中國帝制後期的農業、人口與環境
安德森(E. N. Anderson)原著
劉翠溶譯
第二章 英帝國內中國移民與殖民發展的個案研究,1860- 1920 年代
畢以迪(James Beattie)原著
劉翠溶譯
第二部:水景—發展、現代化與社會
第三章 珠江三角洲的圍堤社會與水利管理:1720-1980 年代東湧的沙田環境體系
馬健雄(Jianxiong Ma)原著
馬健雄譯
第四章 水景與社會轉型:以牡丹水庫為例
劉紹華(Shao-hua Liu)、黃樹民(Shu-min Huang)原著
劉紹華、黃樹民譯
第三部:地景的商品化
第五章 新日本八景在重繪日本人對地景的態度中所扮演之角色
鍾斯(Thomas Jones)原著
劉翠溶譯
第六章 帝國與植物學:日本帝國的金雞納栽培與「規那學」 的發展(1912-1945)
顧雅文(Ya-wen Ku)原著
顧雅文譯
第七章 戰爭地景的能源學:河南的戰爭生態,1938-1950
穆盛博(Micah S. Muscolino)原著
朱瑪瓏、王文昕譯
第四部:對發展的反應
第八章 中國大陸 1970 年代以來的環保非政府組織
費晟(Sheng Fei)原著
費晟譯
第九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台灣土地利用: 生態現代化取徑
黃信勳(Hsin-Hsun Huang)、 蕭新煌(Hsin-Huang Michael Hsiao)、徐世榮 (Shih-Jung Hsu)原著
黃信勳、徐世榮、蕭新煌 &譯
第十章 物累與逍遙:莊子的自然
鄺龑子 (Kim-tze Charles Kwong)原著
鄺龑子中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