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導論╱林月惠
一、臺灣的韓國儒學研究
二、高橋亨的韓國儒學研究及其檢討
三、各篇論文之要旨
四、展望與感謝
壹、高橋亨的朝鮮思想史研究╱權純哲
一、前言
二、學問之形成過程與時代背景
三、高橋亨的朝鮮思想史研究及其內容之檢討
四、結語
資料:高橋亨著作目錄(一部份)
貳、朝鮮思想的時代區分──從高橋亨的說法談起╱川原秀城
一、前言
二、高橋亨的東儒劃分之二說
三、朝鮮思想的時代區分
四、結語
參、韓國儒學史與高橋亨╱趙南浩
一、前言
二、高橋亨的經歷
三、朝鮮哲學史與高橋亨
四、「主理∕主氣」論與韓國、日本哲學史
五、朝鮮心學與韓國儒學史
六、兩難以後的經世論與韓國儒學史
七、結論
肆、高橋亨的朝鮮儒學觀╱金基柱
一、前言
二、固著性、從屬性、黨派性與朝鮮儒學
三、「主理派∕主氣派」與朝鮮儒學
四、兩個觀點之交叉
五、結語
伍、高橋亨的李退溪解釋──以與張志淵的論爭為中心╱井上厚史
一、前言
二、韓國的李退溪研究
三、高橋亨的李退溪解釋(其一):與張志淵論爭之前
四、高橋亨的李退溪解釋(其二):與張志淵論爭為中心
五、高橋亨的李退溪解釋(其三):與張志淵論爭之後
六、結語
陸、高橋亨朝鮮儒學研究中的異學派──讀京城帝大的講稿╱權純哲
一、前言
二、高橋亨的「朝鮮思想史大系」構想與「異學派」
三、朝鮮儒學中的「異學」
四、朝鮮儒學史的時代區分與「異學」
五、朝鮮儒學的「異學派」
六、高橋亨的「異學派」講稿之特徵
七、結論
資料(一):高橋亨授課名稱、講稿與論著的對照年表
資料(二):高橋亨異學派講稿一覽表
資料(三):高橋亨相關論著目錄(一部份)
柒、高橋亨韓國儒學理解的功與過──以「主理╱主氣」概念為中心╱韓慈卿
一、前言
二、性理學在朝鮮時代的意義
三、「主理∕主氣」的分類
四、「主理∕主氣」論爭的意義
五、結語
捌、朝鮮儒學的哲學地形圖──退溪李滉的主理與栗谷李珥的主氣╱韓亨祚
一、前言──我的朝鮮儒學地形圖
二、「主氣」概念的兩難(dilemma)
三、「主理」與「主氣」,抑或「觀照之道」(via contemplativa)與「實踐之道」(via activa)
四、結語
玖、從朝鮮儒學「符號布置方式」批判高橋亨的「主理╱主氣」說╱李承煥
一、前言:從高橋亨「主理∕主氣」說所含兩種困惑說起
二、朱熹理學中的三種符號布置方式
三、元代新安理學與「橫說」架構之擴散
四、「橫說」、「豎說」與朝鮮儒學的分歧
五、結論
拾、「主理∕主氣」的再檢討與展望╱崔英辰
一、「主理∕主氣」的分類判準
二、所謂「主氣論」不存在
三、作為「觀點」的「主理∕主氣」與「離看∕合看」
四、理氣「離看∕合看」直接連接到理氣「不離∕不雜」
五、所謂「主氣論者」之評價的含義
六、「對立性架構」與「統合性架構」
拾壹、高橋亨「主理派∕主氣派」解釋框架之批判──兼論韓國儒學思想研究的新展望╱林月惠
一、方法論反思的必要
二、「主理派∕主氣派」解釋框架之分析
三、「主理派∕主氣派」解釋框架之檢證與批判
四、韓國儒學思想研究之展望
五、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