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五卷,分别从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学、宗教、哲学、教育、外交等几个领域,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一进行了阐述,这些题目是作者的原创性研究成果,书中所引用的材料完全取自中文典籍。让中国沟通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实现中西文化全方位的交融,这是作者撰写此书的目的。

  在第一卷论述中国的古代技术和科学的章节里,尊崇孔孟之道的丁韪良告诉世界,中国的孟子早在公元前400年就已经提出了进化论。这一卷还论述了中国人的“四大发明”、中国人的炼丹术对西方化学工业的影响。

  第二卷论述了中国文学的发展渊源,详细介绍了李白等重要文学家。

  在第三卷中常常使用对比的手法,阐述中国的儒、道、佛三教,以及中国人的祭祖行为。

  第四卷论述了中国的教育,着重介绍了他所青睐的中国科举考试制度,并指出:西方世界若能采用这一制度来选拔人才,必将取得巨大的成就。

  在本书的第五卷,作者对中国的历史和史官、国际关系和外交等议题进行论述。值得注意的是,丁韪良是第一个将国际法——《万国公法》译成中文,并由清政府拨专款付印出版的人。

目录

前言

序篇中国的觉醒

第一卷中国对于技艺和科学的贡献

第一章中国人的发现

第二章中国人在哲学和科学领域里的冥思

第三章中国的炼丹术:化学的起源

第二卷中国文学

第四章中国的诗人和诗歌

第五章儒家伪经

圣人受教于小儿

造假的酬金

孔子拒绝神化

第六章孔子与柏拉图:一个偶然的巧合

第七章中国的散文作品

第八章中国的书信写作

第九章中国的寓言

第十章中国本土的说教作品

第三卷中国的宗教和哲学

第十一章“三教”或中国的三大宗教

附一:光绪皇帝在天坛

附二:衍圣公——孔子的继承人

第十二章中国的伦理哲学

第十三章中国人有关灵感的看法

第十四章为基督教作准备的佛教

第十五章中国人的祭祖

祭祖与三教的关系

祭祖与社会秩序的关系

祭祖与基督教的关系

第四卷中国的教育

第十六章学校和家庭训练

对于国民性的影响

家庭教育

学校生活的开始

学习的阶段

学校的等级

政府机构

第十七章科举考试

第十八章翰林院

第十九章中国一所古老的大学

第五卷中国历史研究

第二十章中国历史研究

附录:中国的主要朝代

第二十一章古代中国的鞑靼人

第二十二章古代中国的国际法

第二十三章古代中国的外交

译后记一位被世人所遗忘的汉学家

出版后记用一生传播汉学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