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中国经济 转型与增长》2007年出版,集中了诺顿教授和西方以及中国国内对中国经济的新研究成果,以经济学理论为支持,全面描述和评价了中国经济,不但填补了国际学术界尤其是中国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空白。该书中文版的出版也填补了国内出版界关于中国自949年以来的经济发展研究的一个空白。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两大变迁,一是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一是从传统农业经济转变为现代产业经济。前者是所谓的转型,后者在经济学的术语中被称为现代经济增长。转型是为了改变不久前在中国延续了二十多年的计划经济,增长是为了改变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传统经济。因此,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增长,《中国经济 转型与增长》首先对中国经济的资源约束、传统农业作了简单介绍,然后阐述了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为了从传统经济中挣脱出来所作的成功或者失败的努力,包括建立计划经济的努力,从而为读者理解中国当前的经济制度转型和经济增长建立了基础。《中国经济 转型与增长》的副标题是转型和增长。而转型又是为了增长,所以《中国经济 转型与增长》的重点是中国经济增长。除了篇“历史遗产和资源禀赋”用两章专门讨论转型外,本书把中国的制度转型放在经济增长的大框架里论述,既突出了转型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必要性,也突出了转型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这样的写法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中国经济 转型与增长》七篇中,除了篇介绍背景和第七篇结论外,第二篇以人为关注的中心,说明中国的增长模式。作者从中国的人口状况和人口政策、劳动力状况和劳动政策、经济增长对中国人生活质量的影响三方面论证了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并对此做了肯定的评价。从第三篇到第六篇,作者分别阐述了中国的农村经济、城市经济、对外经济和财政金融。在这四篇中,作者一方面分析了这些部门的转型过程、转型措施,一方面说明了它们的增长和发展过程与态势。《中国经济 转型与增长》的布局合理,层次清晰,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中国经济 转型与增长》对2世纪初期的中国经济作了全面阐述和系统介绍。这是国内读者很需要、而国内学者又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集体完成,质量又难以保证)。同时,《中国经济 转型与增长》从外国人的角度分析中国经济,在许多问题上又能够给国内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中国经济 转型与增长》由经济学家吴敬琏作序。

目录

中文版序中文版前言致谢导论第篇历史遗产与资源禀赋第章地理概况第2章949年以前的中国经济第3章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949-978年) 大力推进工业化与政策的不稳定性第4章市场转型 战略与过程第5章城乡差距第2篇增长与发展模式第6章增长与结构变化第7章人口增长与独生子女政策第8章劳动力和人力资本第9章生活水平 收入、不平等和贫困第3篇农村经济第0章农村组织第章农业 产出、投入和技术第2章农村产业化 乡镇企业第4篇城市经”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巴里·诺顿译者-安佳巴里·诺顿(BarryNaughton)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圣迭戈分校的中国经济教授,是国际首屈一指的研究中国经济的专家。他对中国经济运行机制的通透把握,对经济数据的敏感和准确分析,无人能敌。他还对中国的经济的政治学十分敏感,对几十年来中国经济的决策和执行部门里的人员了如指掌、如数家珍。他的文字流畅,文笔清爽,文章、书籍读起来清新明快,令人爱不释手。他写有上百篇关于中国经济的论文和著作,在许多杂志上发表过文章。诺顿教授受约给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中国领导观察》(ChinaLeadershipMonitor)写中国经济专评,每期一篇。在我国经济学界有很高的知名度。2005年,他曾作为中国政府的特邀嘉宾,参加了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