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導論:再思臺灣後殖民
第一部分:重寫臺灣國家歷史
施叔青《行過洛津》中的歷史書寫與鄉土想像
施叔青《風前塵埃》中的另類歷史想像
第二部分:原住民書寫與自然書寫
田雅各短篇小說中的自我另類民族志表達與文化翻譯
對神祕與現代的曖昧矛盾:吳明益的短篇小說
第三部分:女性鄉土想像的新貌
鄉土想像的新貌:陳雪的《橋上的孩子》、《陳春天》裡的地方、性別、記憶
女性、鄉土、國族:以賴香吟的〈島〉與〈熱蘭遮〉以及李昂的《看得見的鬼》為例
第四部分:國族與性別的交纏交錯
陳玉慧《海神家族》裡的另類歷史想像:跨國流動中的國族與性別
遲來的後殖民:賴香吟解嚴小說中的知識菁英和底層人民
目录
導論:再思台灣後殖民第一部分:重寫台灣國家歷史
施叔青《行過洛津》中的歷史書寫與鄉土想像
施叔青《風前塵埃》中的另類歷史想像
第二部分:原住民書寫與自然書寫
田雅各短篇小說中的自我另類民族志表達與文化翻譯
對神祕與現代的曖昧矛盾:吳明益的短篇小說
第三部分:女性鄉土想像的新貌
鄉土想像的新貌:陳雪的《橋上的孩子》、《陳春天》裡的地方、性別、記憶
女性、鄉土、國族:以賴香吟的〈島〉與〈熱蘭遮〉以及李昂的《看得見的鬼》為例
第四部分:國族與性別的交纏交錯
陳玉慧《海神家族》裡的另類歷史想像:跨國流動中的國族與性別
遲來的後殖民:賴香吟解嚴小說中的知識菁英和底層人民
論文出處
作者简介
劉亮雅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英美文學博士。現任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暨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台灣當代文學與文化、後殖民理論、女性主義理論、英美二十世紀文學、同志理論。著有《後現代與後殖民:解嚴以來台灣小說專論》(2006),《情色世紀末:小說、性別、文化、美學》(2001),《慾望更衣室:情色小說的政治與美學》(1998) ,Race, Gender, and Representation: Toni Morrison’s The Bluest Eye, Sula, Song of Solomon, and Beloved (2000)。與人合著《台灣小說史論》(2007);主編、導讀《同志研究》(2010),編譯、導讀《吳爾芙讀本》(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