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面对股市动荡,政府应该救市还是不救? 政府应该干预金融市场吗? 如何把住政府之手? 金融市场是克服民主制度缺陷的一种手段吗? 为什么老百姓需要消费品,政府却一直在盖大楼? 穷政府,富政府,哪个更有利于民主与法治? 为什么说《21世纪资本论》的药方开错了? 为什么“货币战争”之类的阴谋论只能让我们自废武功? 继畅销书《金融的逻辑1:金融何以富民强国》之后,陈志武教授推出了《金融的逻辑2:通往自由之路》。如果说《金融的逻辑1》关注的焦点是“富强”,那么,《金融的逻辑2》则把焦点集中于“自由”。陈志武教授认为:基于自由选择的人生才有幸福可言,而自由的市场与自由的金融,将会提升每个人自由选择的能力。
目录
【序言:金融为什么】
【第一部分】自由的金融逻辑
第1章市场通往自由,金融解放个人
第2章货币化与自由
第3章愈自由,愈发展
【第二部分】民富的金融逻辑
第4章如何走出“勤劳而不富有”的怪圈
第5章“赢者通吃”背后的经济金融力量
第6章21世纪的资本为何不同
第7章金融市场是克服民主制度缺陷的一种手段
第8章国债破产、财政危机或许是必要的“魔鬼”
第9章把住政府之手
第10章 制约政府对资源配置的控制
第11章 经济发展要围绕着生活的幸福而展开
第12章 富政府之下,“权力”会压制“权利”
【第三部分】创新的金融逻辑
第13章金融监管的社会代价
第14章互联网金融到底有多新
第15章期权工具帮助投资者规避风险
第16章诚信的“金融逻辑”为何在中国失灵
第17章公司不举,则中国终不可以富,不可以强
第18章强化股票的“股性”,弱化其“债性”
第19章资本市场催化创新创业
第20章金融“阴谋论”可以休矣
作者简介
陈志武,著名华人经济学家,香港大学冯氏讲席教授、亚洲环球研究所所长,原耶鲁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曾获得过墨顿·米勒奖学金。专业领域为股票、债券、期货和期权市场,以及宏观经济与经济史。 2000年,一项颇得全球经济学家首肯的世界经济学家排名出炉,在前1000名经济学家中,有19人来自中国,陈志武教授排名第202位;2006年,《华尔街电讯》将陈志武教授评为“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其担任学术总顾问的纪录片系列《华尔街》与《货币》,对中国金融文化的发展影响巨大。 1983年获中南工业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86年获国防科技大学硕士学位,1990年获美国耶鲁大学金融学博士学位。 最近几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转型过程中的市场发展和制度机制建立的问题,以及其他新兴资本市场问题。其著作常被《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远东经济评论》《波士顿环球报》《巴伦周刊》所引用,也常发表于许多香港和内地的报纸和杂志上。此外,他还是Zebra CapitalManagement三位合伙人之一。 【敬请关注“陈志武金融作品”系列】 《金融的逻辑1:金融何以富民强国》 《金融的逻辑2:通往自由之路》 《财富的逻辑1: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 《财富的逻辑2:所有的泡沫终将破灭》 《24堂财富课:与女儿谈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