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從1980年代原住民族社會運動,經過近20年的倡議,族語書寫系統正式於2005年確立;書寫系統公布迄今又歷20年,我們需要一本族語學習者的心得報告。本書是一位人類學者學習阿美、泰雅、排灣、布農四種族語的真實心路歷程,書中的四大主題包括:作者學習阿美、泰雅、排灣、布農等四種族語的起伏心境、以人類學者角度推斷語言與民族誌的又黏又斷、陳述族人自我民族學的族語力道,以及持續不斷開展族語與文化的學術想像。
目录
代自序 族語課堂的前後
前 言 啟動寫作的先頭語
PART I ● 從「學了族語」至「學到族語」
原民魅力世紀光景
人類學的語言虛真
翻轉機會搭檔決心
第一年,阿美語試啼
第二年,泰雅語接棒
第三年,排灣語持續
第四年,布農語結業
PART II ● 「族語人類學」的文化嚮望
阿美語的簡難體驗
① d 很難發音
② mi 與ma 的雙關鍵動詞詞綴
③ pi 與sa 的次要動詞詞綴
④ 動詞+ 主語+ 受詞的典型直述句句法
⑤ 以o 來帶出所特別關注的受詞對象
⑥ to 與a 以及ci 或ca 與no 或ni
⑦ 人與非人的說詞區辨
⑧ 外來語不在少數
⑨ 近海生活詞彙較完整
⑩ 野菜名稱頗多樣
泰雅語的初登踏板
① 與眾不同的數字說法
② lokah 與lawkah 之爭
③ cyux 與nyux 帶頭起句
④ balay 的萬用
⑤ 母音弱化與字詞縮減
⑥ gaga 的說用場合
⑦ utux 的終身環伺
⑧ hoqil 的熟與死
⑨ Atayal、'tayal 與tayan
⑩ hongu utux 彩虹橋
排灣語的長句驚艷
① 不見阿美泰雅的格位標記
② dj、lj、tj 音的廣泛使用
③ 疊詞疊到引人畏懼的長字
④ 字根的短字原型
⑤ 總是黏在一起的話語
⑥ 詞綴運用的豐富性
⑦ bulabulayan
⑧ kacalisian 的解釋
⑨ paiwan, sepaiwan 與penaiwanan 或penayuanan
⑩ 地方分群的語言差異
布農語的短促簡潔
① Q 與H 之別
② 少量的母音對比泰雅母音的弱化
③ 形容詞的有無之論
④ 媳婦的優位與戒心
⑤ Bunun 與bunun
⑥ samu 禁忌
⑦ 害怕與未來之傷
⑧ 高山大海與花蓮
⑨ 男女之別
⑩ 熊與豹的故事
PART III ●「族語民族學」的亦顯亦隱
「族語民族學」‧ 阿美篇
「族語民族學」‧ 泰雅篇
「族語民族學」‧ 排灣篇
「族語民族學」‧ 布農篇
PART IV ● 翻前閱往的後頭話
臺灣南島語再想像
起自族語盤旋而上
引用書目
作者简介
謝世忠
自幼拙於言辭,卻偏偏喜愛學習新的語言。「學了一個語言,就多了一份掌握新世界的機會」正是他的座右銘。在人類學知識大洋中徜徉了半世紀,依舊不改其新語言新世界之又浪漫又實務的遐思,於是,過往八年間,方有了浸淫於優雅大聲講聽寫唸原民族語的行動,繼而引來本書的出現。
謝教授從臺灣出發,直闖西雙版納、泰寮、北海道,再回到臺灣。二百多種學術與小品論著之後,四族語言心得接力。本書是他自少年詼諧返抵熟年調皮的歷程,敬請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