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前言
译本序
十八世纪一个英国船上的水手在航行中和船长发生冲突,被遗弃在一个荒岛上。他在那里与人世完全隔绝,独自生活了四年多,才被一个航海家带回英国。这件事在当时引起社会上很大的兴趣。从未写过什么文学作品、年近六旬的笛福,从这件事得到了很大的启发,从而创作了《鲁滨孙飘流记》这部不朽的杰作。曾经有人说,笛福不过是取得了这个水手的手稿,并加以增补、修饰、敷衍成书而已。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也是对文学艺术的特点缺乏认识的表现。笛福自己却又暗示《鲁滨孙飘流记》是他自己一生经历的寓言。这个说法也未必是确当的。但是《鲁滨孙飘流记》确是与笛福的生活和思想密切相关的。笛福是自己阶级的代言人,鲁滨孙也就是按照他的理想创造出来的人物。同时《鲁滨孙飘流记》也是富有时代特色的。
笛福的一生正是处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时期,正是处在资产阶级政权逐渐臻于巩固的时期,也是手工场工业发展到机器生产的前夕。资产阶级在一六四○年以暴力取得政权,在笛福出生的那一年,即一六六○年,代表封建反动势力的斯图亚王室却又在英国复辟,在笛福二十八岁的时候资产阶级才又赶走了斯图亚王室,迎立了奥伦治的威廉。此后英国资本主义就走上了更为顺利的发展途径。在这些王室更替的同时,英国的工商业迅速地发展着。纺织业、造船业、制造业和煤铁的开采的生产量增长得很快,海外贸易空前发达,新的工商业城市在兴起,殖民地的种植业也增长很快。另一方面却是连年进行殖民战争,国内政治*****激烈,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进行极为残酷的剥削,许多自耕农沦为贫民,同时对殖民地和未开化地区进行压榨。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实际上是以贵族与资产阶级的妥协而终结。贵族、地主仍然可以不必费心劳力坐享巨额收入。比如欧尔蒙德公爵地产收入每年达两万两千镑,白金汉公爵一万九千六百镑。这是社会上反动的阶级。贵族、地主中有许多是资本主义化了的,他们也经营工商业,笛福在《英格兰与威尔士周游记》中在记述伦敦的股票交易时谈到差不多全国有产者都买卖南海公司、东印度公司、英格兰银行等企业的股票;股票交易把宫廷和商业区联系起来,也使许多外地贵族与乡绅地主集中在伦敦。参看《英格兰与威尔士周游记》卷一,第336页。还有一些贵族与地主的次子、幼子因为遗产是传给长子的,也从事起商业来。当时有名作家阿狄生在他的“旁观者”第108号上就提出名门的幼子可以从事商业,而且事实上已经有许多产业不多的人开始经商,后来比长兄还富有。这些人是资产阶级的上层。被人看不起的小商人、小企业所有者等构成资产阶级下层。此外就是农民与工人了。
笛福是属于中下层资产阶级的。他的父亲是个小油烛商人。这个阶层大多不属于英国国教,而信奉新教的其他教派,因此他们不能担任公职。他们有自己的教会,有自己的学校。允许不允许他们有自己的信仰,允许不允许他们担任公职,在当时一直是个斗争的焦点。他们在社会上是不为人所重视的。笛福出身于这样的家庭,上这样的学校,到二十多岁的时候他已是个小商人了,做过内衣业的中间商人,经营过烟、酒等贸易。一六八八年威廉来到英国时他已是个较体面的商人了,但到一六九二年就遭到破产。他只好做点零碎的小事。后来得到威廉的赏识,开办了个砖瓦厂,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一切的希望都建筑在我在艾塞克斯开的制造厂上。先王给我的一切恩赏我都用在那里了。我雇用了百户贫家工作。一般情况下我每年可获利六百镑。我开始兴高采烈地生活着。弄到一所好房子,再次买了车和马。致罗伯特·哈莱函,见《笛福书信集》第17页。他在经营商业的同时从事政治活动,写了不少小册子。一七○二年十二月他出版了一本小册子《对待非国教徒的简便的办法》,讽刺政府对非国教的其他新教教徒的限制与压迫。这时威廉已死,政府下令逮捕他。他一面上书求赦,一面躲了起来。终于在次年五月被捕入狱,七月九日被判处的刑罚之一是枷刑示众三次。七月二十九日次枷刑示众,他在这天出版了“枷刑颂”作为抗议,他说他被判刑是不公正的,他说应该受这种刑罚的是无能的将军、争权的政客、贪婪的财政家、骗人的掮客与股票经纪人、邪恶的律师和市政官、压榨穷人的地主、酗酒的牧师、放荡的公子等人。人民知道他是无罪的,向他欢呼,为他干杯,并且献上花环。直到十一月他才因大臣哈莱的疏通得以出狱。但他因此又一次遭到破产。此后他一直办报纸替政府大臣在新闻报刊方面出力,同时常到苏格兰调查动向,制造舆论。他办的刊物重要的是一七○四至一七一三年的“评论报”。此外还写了不少政治、经济小册子。一七一三年四月他曾被捕两次,一七一四年八月又被捕一次,都是因为言论关系。他到五十九岁时写了《鲁滨孙飘流记》,得到很大成功,接着就写了许多小说,比较有名的是《辛格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伦敦大疫记》《杰克上校》《罗克查娜》等。晚年他也写了一些政治、经济的著作,如《不列颠岛周游记》《商人手册》《英国商业计划》等。他几乎一生都是在负债中度日,他临死前为了避债不得不离家藏起来。他于一七三一年死在异乡。
笛福生活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时期,他属于资产阶级,他是中下层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他的政治见解是带有两重性的。
他一生关心的是发展资本主义,他极力称赞的是资产阶级,他认为一个国家发展核心的问题是发展贸易。“给我们贸易就是给我们一切”笛福:《评论报》卷六,第1页,转引自潘恩:《评论先生》第74页。“贸易是世界繁荣的生命”笛福:《英国商业计划》第24页。。——这就是他根本的主张。因为他以为贸易使制造业和航海业发展,使人民有工作,有衣穿,有饭吃,物资也因此能保持高价,并且可以维持高的地租,所以上层社会也得到好处。只要有勤劳的人来发展贸易,任何地方都会繁荣起来。他的一切经济论著与部分政治论著都发挥这个主张,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笛福关于发展经济的主张是有利于英国社会发展的,但是,他热烈地支持殖民制度,提出夺取、经营殖民地的办法,提出与落后民族扩大贸易的办法,并且拥护黑奴买卖。这一切都表现了他的阶级局限性。
笛福对于那些因门第而骄傲的贵族、绅士抱有很大的反感,他尽力颂扬并非上层阶级出身的资产阶级。在《英国商业计划》卷章里,他用了相当大的篇幅驳斥“关于门第的胡说”。笛福抨击了那些看不起“平民”的“绅士”。他说人的始祖就是做工的。他强调商人是有用的人,而绅士变商人,商人变绅士则又是合理的事,等等。对自己阶级的称赞,他在《罗克查娜》里有一段话说得明显:罗伯特男爵和我对商人的看法是完全一致的。罗伯特男爵说——我觉得他说的完全正确——一个地道的商人是全国好的绅士,无论在知识上、在仪态上还是在判断能力上,商人都比许多贵族强。他们一旦控制了世界,虽然没有地产,也比有地产的绅士富有。《罗克查娜》第148—149页。笛福对待劳动人民的态度是有两个方面的。他认为犯罪的根源是贫穷,富有的人是不会犯罪的。摩尔·弗兰德斯和罗克查娜之所以走上不光荣的道路,就是因为贫穷,所以他对这两个人物也是抱有同情的。他主张发展工商业使人民有工作。但是另外一方面,他却把当时工人工作时间长、工资低,未成年的孩子就要做工等残酷剥削现象视为固然。这是雇主的观点。
作者简介
作者:
丹尼尔·笛福 (1660—1731),英国小说家,对英国小说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除享誉世界的《鲁滨孙飘流记》外,还著有《辛格尔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大疫年日记》等长篇。作品擅长描写具体的行动和环境,细节逼真,语言自然、亲切。
译者:
徐霞村 (1907—1986),原名徐元度,字霞村。曾任教于多所大学,自1947年起在厦门大学工作。译著有《鲁滨孙飘流记》《菊子夫人》《皮兰德娄戏曲集》等二十余部;著作有《法国文学史》《南欧文学概观》、小说集《古国的人们》、散文集《巴黎游记》等。
内容简介
由笛福创作的《鲁滨孙漂流记(精)》讲述了:鲁滨孙出身于中产阶级,他父亲常用知足常乐的哲学教育他,要他满足现状。但他还是抵挡不住海外新世界的诱惑,几次三番地出海闯荡,终于有一次被困在了一个荒岛上。二十八年的孤岛生活仍然未能阻止他的冒险精神,他凭着坚韧的毅力,在荒岛上造房子、修田地、种粮食、养牲畜,硬是把荒岛建成了一个世外桃源,最后终于脱险,返回了欧洲。目录
《鲁滨孙飘流记》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