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カム・タイ諸語の歴史言語学的研究書】カム・タイ諸語研究はシナ・チベット語族研究において極めて重要な位置づけにある。アメリカの著名な言語学者李方桂(1902-1987)はカム・タイ諸語研究を開拓し、画期的な大著『比較カム・タイ諸語手帳』は、非インド・ヨーロッパ語族の比較言語学における輝かしい模範として称賛されている。本書は、李方桂のカム・タイ諸語研究について深く掘り下げ、ここ30年の研究成果に基づき、『比較カム・タイ諸語手帳』で構想された1200語のカム・タイ諸語同根語に加え、800語近い新発見のカム・タイ諸語同根語を増補した。本書はまた、インド・ヨーロッパ語族の歴史比較法を用い、カム・タイ諸語のカム・タイ語派諸方言の発音と基本語彙について見直しており、タイ族諸言語を大きく促進する一冊となっている。目录第1章绪论1.1研究目标和范围1.2比较台语:研究基础1.2.1台语支语言:一些主要特征1.2.2台语分布1.2.3台语的故园1.2.4语言归属1.2.5内部分类1.3比较台语研究的历史回顾1.3.1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末1.3.2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1.3.320世纪70年代——《比较台语手册》出版前1.3.4李方桂的《比较台语手册》1.3.5《比较台语手册》出版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1.3.6格德尼的《比较台语研究论文集》1.3.7研究现状与工作进展1.3.8个别方言的深入研究1.3.9台语文献1.4可行的假设1.4.1一般性的假设1.4.2基于汉语的定调法1.4.3基于泰语的定调法1.5语料来源第2章对李方桂台语分类的评述2.1李方桂原始台语构拟2.1.1台语的类型学特征2.1.2李方桂的原始台语语音系统2.1.3声调2.1.4李方桂的方言分类标准:声调的分化与合并2.1.5元音2.1.6台语方言之间语音对应的普遍模式2.2北支方言2.2.1李方桂所述的北支方言特征2.2.2北支方言特征的讨论2.3中支方言2.3.1李方桂的论述2.3.2对中支方言的评论2.3.3中支方言小结2.4西南支方言2.4.1文献学证据2.4.2李方桂的论述2.4.3对李方桂西南支特征的讨论2.4.4西南支的内部分类2.4.5西南支小结2.5李方桂分类方案总结2.6其他方面的深入探讨2.6.1李方桂声母构拟再考察2.6.2声母小结2.6.3关于李方桂构拟原始台语元音的一些思考2.6.4元音小结2.7总结第3章原始台语词汇扩展——对李方桂原始台语同源词构拟的补充3.1新泛台同源词3.1.1自然与环境3.1.2农业词汇3.1.3身体部位词3.1.4文化信仰、社会活动及其他方面3.1.5原来认定为分布不广的同源词在泛台语中的地位3.2区域词1方言词:对亲缘分类的影响3.2.1北支方言与非北支方言3.2.2非西南支方言与西南支方言3.3历史比较视野下台语中的否定词3.3.1比较研究的材料3.3.2讨论3.3.3台语否定词与侗水语和汉语的比较研究3.3.4关于否定词的总结3.4对台语亲缘分类的启示第4章古台语咝擦音复合声母的例证及汉台语的关系4.1有关现象4.2内部例证4.2.1语料4.2.2咝擦音+/r/4.2.3啦擦音+/l/4.2.4咝擦音+齿音+流音4.2.5咝擦音+舌根音(+流音)4.2.6咝擦音十唇音4.2.7内部例证总结4.3外部例证4.3.1侗水语支4.3.2黎语4.3.3汉语和台语4.3.4苗瑶语族4.4总结第5章台语调类不规则性再探5.1调类的不规则性:一些共时的事实5.1.1台语不规则调类的一些常见模式5.1.2更多的调类不规则现象5.1.3一些现代方言中的调类交替5.1.4台语调类合并的常见模式5.1.5调类的进一步分化5.2调类不规则对应的讨论5.2.1A调5.2.2B调5.2.3C调5.2.4D调5.3总结第6章台语词族初探6.1引言6.2一些台语词族6.2.1C-om/um类型6.2.2C-n词族6.2.3“击打;撞击”6.2.4k/t+on/t类型6.2.5p/b-en类型——“木板;扁;片;盘”6.2.6“劈开;分开;分离”与“扩散;打开;繁殖”6.2.7k-V类型6.3总结第7章对研究结果的概括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7.1比较方法在原始台语构拟中的应用7.2词汇分类和语音分类:哪一种是更可行的工具?7.3历史证据以及一个可能的西北台语支7.4未来研究方向:汉台的借词接触、亲缘关系和证据参考文献附录Ⅰ新增补的原始台语同源词附录Ⅱ对《比较台语手册〉部分原始台语声母的修订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