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序/傅才武
第一輯 馬來西亞近代華人文化先驅的事蹟與活動
華教精神:林連玉古體詩的自我形象/潘碧華、成茉莉
新馬地區華人革命情感與中國人際網路建構──以張永福、林義順為對象/錢杉杉、何啟才
康有為在檳城的著述運思及其旨趣──以《四書》新注為中心/蔣明
第二輯 近代以來馬來西亞與中國的文化政治互動
鄭和登陸麻六甲以後: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王潤華
軟實力和硬實力:鄭和下西洋與滿剌加/安煥然
第三輯 馬華文化歷史資源的現代化轉化
從民俗文化角度探討馬來西亞華語特有詞彙──以節日習俗和信仰風俗為例/袁敏棻
基於冰山理論的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媽祖文化產業品牌發展模式/謝雅卉
獲取「符號資本」的歷史重構:馬來文學、馬英文學與馬華文學的族群敘事及其馬共歷史的建構/莊薏潔
女聲/身、創傷、種族政治:馬華呂育陶、傅承得、葉貝思的「五一三事件」文學敘事及其指涉意涵/李樹枝
第四輯 馬來西亞華文教育如何走出歷史、面向未來
馬來西亞華教之我見/莫泰熙
族群政治與文化權利: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的思考/陳奕平
馬來西亞的中文高等教育綜述/洪麗芬
廈大馬來西亞分校華族生華語、馬來語、英語學習歷程與水準之訪談及問卷調查評測/金美
文化傳承及認同是獨中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獨中華文教學現況初探/李保康
風起南洋,詩承中華──《風起南洋──馬來西亞華人的華文教育、族群認同與多元文化》編後記/韓晗
目录
序/傅才武第一輯 馬來西亞近代華人文化先驅的事蹟與活動
華教精神:林連玉古體詩的自我形象/潘碧華、成茉莉
新馬地區華人革命情感與中國人際網路建構──以張永福、林義順為對象/錢杉杉、何啟才
康有為在檳城的著述運思及其旨趣──以《四書》新注為中心/蔣明
第二輯 近代以來馬來西亞與中國的文化政治互動
鄭和登陸麻六甲以後: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王潤華
軟實力和硬實力:鄭和下西洋與滿剌加/安煥然
第三輯 馬華文化歷史資源的現代化轉化
從民俗文化角度探討馬來西亞華語特有詞彙──以節日習俗和信仰風俗為例/袁敏棻
基於冰山理論的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媽祖文化產業品牌發展模式/謝雅卉
獲取「符號資本」的歷史重構:馬來文學、馬英文學與馬華文學的族群敘事及其馬共歷史的建構/莊薏潔
女聲/身、創傷、種族政治:馬華呂育陶、傅承得、葉貝思的「五一三事件」文學敘事及其指涉意涵/李樹枝
第四輯 馬來西亞華文教育如何走出歷史、面向未來
馬來西亞華教之我見/莫泰熙
族群政治與文化權利: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的思考/陳奕平
馬來西亞的中文高等教育綜述/洪麗芬
廈大馬來西亞分校華族生華語、馬來語、英語學習歷程與水準之訪談及問卷調查評測/金美
文化傳承及認同是獨中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獨中華文教學現況初探/李保康
風起南洋,詩承中華──《風起南洋──馬來西亞華人的華文教育、族群認同與多元文化》編後記/韓晗
作者简介
編者簡介
韓晗
武漢大學國家文化發展研究院副教授
作者簡介
潘碧華
馬來亞大學中文系主任、副教授
成茉莉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研究生
錢杉杉
馬來亞大學文學與社會科學學院博士研究生
何啟才
馬來亞大學文學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
蔣明
中山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研究生
王潤華
馬來西亞南方大學學院中文系教授
安煥然
來西亞新紀元大學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
袁敏棻
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博士研究生
謝雅卉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
莊薏潔
鹽城師範學院文學院副教授
李樹枝
馬來西亞拉曼大學中華研究院中文系助理教授
莫泰熙
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前首席行政主任
陳奕平
暨南大學華僑華人研究院教授
洪麗芬
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現代語言暨傳播學院副教授
金美
廈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副教授
李保康
馬來西亞南方大學學院中文系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