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近年来,儒家政治哲学在中国及世界各地成为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思想领域。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进步儒学的一些重要视角与目前争论话题,并阐明了为什么进步儒学是极其充满希望的途径。人们将认识到,当代儒学并不是被雪藏于博物馆中的历史文物,相反,它不仅对当前的挑战做出回应,而且还能够提供我们都可以学习的深刻见解。 本书中所讨论的进步儒学以 20世纪儒学哲学家牟宗三的重要思想为出发点,对政治权威、合法性、法治、人权、礼仪与社会正义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其结论是在没有摒弃德性与和谐思想的前提下反专制,并在不屈从于压迫与控制的条件下维护儒家存在于礼与等级制度中的重要价值观。本书的主要目的是向非儒家展示进步儒家的深刻见解,无论他们是哲学家,或是对中国思想可能对人类新兴的共同世界做出贡献感兴趣的普通公民。

目录

中文版序

译者序

前 言

第一章 引言:在历史背景下思考进步儒学

一个艰难的世纪

儒家哲学

当代儒家

进步儒学

本书

第二章 自我坎陷:伦理与政治之间的间接关联

政治中的自我坎陷

这是儒家吗?

道德价值观与政治价值观

第三章 重新思考权威和拒绝专制主义:让人民表达他们的意见

《孟子》中的一个矛盾

康晓光

进步儒学的权威:反思人民的概念

政治结构和参政

第四章 法治与德治之辩:章士钊、牟宗三与当今时代

关于“法”的前现代儒家思想

章士钊与第一次辩论

牟宗三和第二次辩论

当代的辩论

适用于进步儒学的经验

第五章 普天之下的权利:人权和当代儒学

赵汀阳与“天下”体系

儒家和人权

牟宗三

综合与发展:天下权利

第六章 既非伦理亦非法:作为儒家礼貌的礼

礼的变迁

礼的最大主义观问题

一位美国人的有限主义观:柯采新的“礼貌的德性”

伦理与礼仪的关系

法与礼仪

结论:礼仪与礼貌

第七章 德性、政治和社会批判:通向没有压迫的尊敬

环境与德性

压迫

儒家的压迫

道德运气

压迫与系统性的道德运气

解决方案

结论:复杂的情况

第八章 结论:儒家的德性-礼-政治模式

文化主义、多元主义与政治哲学

礼、教育与国家

权利、伦理与自我坎陷之心

一个“游魂”?

作者简介

(美)安靖如 (Stephen C.Angle), 美国著名汉学家,1987年获得耶鲁大学东亚研究学士学位,1994年获得密歇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精通中文与日语,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尤其是现代中国思想和儒学传统,以及当代西方道德心理学、元伦理学、语言哲学。现任美国威斯里安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曾任该大学东亚研究项目主席、弗里德曼东亚研究中心主任,2006—2007年为北京大学哲学系富布莱特访问学者等。曾出版著作《人权与中国思想:一种跨文化的探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韩华 女,历史学博士,四川隆昌人。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出站。现就职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曾出版专著《民初孔教会与国教运动研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版)、译著《孔门理财学》(中华书局2010年版,2015年被选入商务印书馆“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再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中国部分——侵占东北辩方举证(上)》(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中国部分——毒品•侵占东北检方举证》(合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年)。曾在《近代史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清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史学集刊》、《社会科学战线》、《中州学刊》、《理论学刊》、《中华文化论坛》、《日本侵华史研究》、《中华读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